拎着水杯,哼着小曲,近日,在南昌市青山湖区京东镇月坊村,村民胡水泉惬意地漫步在冬日的阳光下。脚下是蜿蜒小道、茵茵绿草,身边是潺潺流水、葱葱绿树,走在刚建成的幸福渠水系寰宇万象湿地公园里,胡水泉笑容满面。
胡水泉说,自从村里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湿地公园,闲暇之余自己总爱到这里转一转,感受着幸福渠翻天覆地的变化,心情特别愉悦,自己也感觉越来越年轻了。
他回忆小时候,幸福渠就是一条天然的雨水渠,渠水清清、荷花满满,孩子们常聚在一起采菱角,其乐融融。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当这一带成为城乡接合部,工业企业和养殖场聚集,带来了污水的无序排放,使这条承担着湖坊镇、京东镇、罗家镇和昌东工业区排水任务的幸福渠不堪重负,成了人们眼中的“龙须沟”。
“那时,幸福渠恶臭弥漫,淤泥壅塞,村里人出门都是掩鼻而过,大家都盼着政府对幸福渠进行整治,我也是举双手赞成。”这是胡水泉对未来的第一次选择。
整治谈何容易,尽管各相关部门面对民生所盼,对幸福渠进行过疏浚、治污和清理,但总是治标难治本。在业内专家看来,幸福渠难治,难在病症在水里,病根却在岸上,其治理所涉及的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污染防控、环境整治等一系列工作必须齐头并进,否则就功亏一篑。而在以前,这些工作可谓“九龙治水,却群龙无首”。
怎么办?2012年,着眼于打造“鄱湖明珠·中国水都”的南昌,成立市幸福渠水系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整合各方面力量和资金,对43平方公里幸福渠水系展开整体改造。
消息传来,胡水泉高兴的同时心里却打起了鼓。由于整治瞄准的是“治本”的综合治理,它不仅包括水系整治,而且囊括了路网、安置房及商住、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产业等城市配套设施建设,这意味着按整治需要,胡水泉所在的月坊村面临着征地搬迁。
一想到辛苦一辈子建起来的小洋楼就要没了,胡水泉心想:“虽然环境不好,但关起门来,生活还是蛮好的。”于是,他像不少村民一样,和征迁工作人员打起了“太极”。这是他作出的第二次选择。
让他没想到的是,面对大家的选择,村里、镇里、区里的干部都来了,苦口婆心地做起了思想工作;更让他没想到的是,村干部和他们的亲戚带头签约交房,一下子让不想搬的村民们都坐不住了。看到市委、市政府整治幸福渠的决心,看到干部为幸福渠整治流下的汗水,看到幸福渠建设得如火如荼,胡水泉后悔了,他作出了自己的第三次选择——搬。
最终,月坊村800户村民搬出了自己的房子,拆迁面积达18万多平方米。有了群众的配合,有了2015年起南昌推行河湖长制形成的强大合力,到2016年,幸福渠起步区已是面貌一新。6米多高的淤泥不见了踪影,黑臭的水体变成了清清活水,垃圾遍地的渠岸换上绿色的“衣裳”;放眼望去,四通八达的宽阔路网,一边连着美丽的寰宇万象湿地公园,一边接着现代化的养老院和社区。而在这当中,一栋栋安置房已拔地而起。
胡水泉告诉记者,整治之后,不但环境好了,自己也按“拆一还一”的标准,住进了宽敞的安置房;针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村里还发放每月300元的村级保障金。
对此,村委会主任胡发有算了一笔账。整治前,月坊没有村级产业,通过征迁,村里有了内衣厂和商铺,年收入达300多万元。目前,村里正着手打造7万多平方米的月坊商贸城,届时幸福渠一带将聚集更多的人气和商机,前景诱人。(记者殷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