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代表委员观点】扶持产业,增强脱贫效益
省人大代表孙艳:我省深度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大别山和皖北地区,要紧紧扭住产业扶贫这个关键。不少深度贫困地区生态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政府要大力扶持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产业,让贫困群众吃上“旅游饭”。虽然我省旅游资源发展快速,但是开发程度不均衡。黄山、九华山等地旅游业比较成熟,已经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在大别山和皖北一些地方,同样风景秀美、人杰地灵,但是旅游扶贫还有待进一步开发。下一步,应充分结合脱贫攻坚的有利政策,因地制宜,强化旅游扶贫力度,实现弯道超车,努力增强旅游扶贫的脱贫效益。
打牢基础,提升公共服务
省政协委员张国芳:深度贫困地区作为“坚中之坚”,必须以非常之策实现非常之功。长期以来,行蓄洪区为流域防洪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受其功能定位限制,行蓄洪区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贫困程度整体较深等突出问题。对于行蓄洪区来说,应“基础先行”,统筹规划建设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网络,疏通“毛细血管”,分步实施“组组通”和“户户通”,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此外,要提高这些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步谋划、同步推进,提高群众整体满意度。
创新帮扶,实现稳定脱贫
省政协委员朱新中:创新帮扶举措,让深度贫困地区群众尽快脱贫。一些单位在结对帮扶过程中,往往偏重物质资助,忽视文化帮扶。有的产业项目,片面追求资金补贴等短期效益,带动作用不明显。一些贫困户受自身及环境因素制约,“难就业”“就业难”的情况依然存在,直接影响稳定脱贫。因此,要切实加大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的培训力度,积极构建“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的帮扶效果,坚持以产业发展确保“稳脱贫”。另外,可通过设置更多公益性岗位、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定向安置等举措,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业,从而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记者 夏海军 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