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经济ke】775亿!银监会开年第一刀,挥向这一“有组织大案”
本栏目由侠客岛与《中国经济周刊》联合出品
新年伊始,一张高达4.62亿的天价罚单便震惊了金融圈。
罚单的递出方,没啥稀奇,是银监会,但是接收方就比较有意思了,是长期有着“零不良贷款记录”的明星企业——浦发银行成都分行。
上周五,银监会在官网通报了这一处罚。经银监会查实,浦发银行成都分行为掩盖不良贷款,违规办理信贷、同业、理财、信用证和保理等业务,向1493个空壳企业授信775亿元。
事儿很大,措辞也是十分严厉。银监会在公告中称,“这是一起浦发银行成都分行主导的有组织的造假案件,涉案金额巨大,手段隐蔽,性质恶劣,教训深刻。”
1493个空壳企业?775亿的有组织的造假案?来,小板凳搬好,听姐给你好好唠一唠。
变脸
看到这个新闻,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把775亿贷给1000多家根本不存在的公司,这种堪称变脸的挪移术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金融行业从来不乏神奇的段子,其实,很多在我们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在业内可能已经操作许久。
比如,在银行业有个非常常见的词,叫做承债式收购,它常见的手法之一就是通过拨放贷款给多家空壳公司来腾挪不良贷款。打个比方,银行一年前给A企业放了一笔贷款,但是约定时间要到了,A企业却还不上来,也就是说,这笔贷款很有可能就要变成不良贷款了,怎么办呢?这时候银行想到了一个办法,让A企业去成立一个空壳公司B,然后银行给B 拨放一笔利息相对优惠的贷款,让企业B来收购企业A,顺便替企业A 还这笔钱。
很显然,在这次的事件中,银行就是浦发银行成都分行,而企业B则是那1493个空壳企业。看似银行没有出现违约的债务问题,但这其实是“拆东墙补西墙”补上的。
那么问题来了,诚如大家看到的,这种行为一旦被发现,处罚力度将是非常严厉的,银行为什么要冒这么大的风险,想方设法去替企业“还钱”呢?
原因很简单,为了业绩好看。作为银行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不良贷款率非常重要,小到影响贷款经理的绩效工资,大到影响银行高管的工作业绩,甚至会体现在银行的上市报表里。也就是说,一旦发生不良贷款掩盖,一定是一场由上到下的集体行为。这也应证了银监会的通报“有组织的造假”。
另一个问题是,A企业还不上钱,那就造一个B企业来收购它好咯,这样一一对应下来,怎么也不会有上千个公司。为什么最后的通报里出现了1493个空壳公司?
说来说去,还是为了钻空子逃避监管。复旦大学管理学校教授李若山分析,银行有分期授权,贷款1亿以上需要总行批发。“它的‘窟窿’有700多亿元,所以只有造1000多家企业,让每家企业的贷款指标只有5000万元、7000万元,不用通过总行来批,不断在滚动。而一旦上面来人审计,也大多是看有无贷前调查企业资料,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财务报表等,不是穿透式的审计,很难被发现。”
窟窿
讽刺的是,此前浦发银行成都分行一直是业内有着“零不良贷款”记录的明星银行。尤其是在前任行长王兵掌舵的14年里,成都分行的业绩更是突飞猛进。
公开数据显示,2003年,即王兵到任的第二年,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存款余额90亿元。2012年,浦发银行成都分行的资产总额为1072.49亿元,其中存、贷款余额分别为959.51亿元和604.28亿元,增长了近10倍。此外,浦发银行成都分行的存贷规模、利润、不良等指标均在同区域股份制银行之首。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因此连续四年被授予风险管理优秀单位。
辉煌的业绩背后有没有一些特别的经营理念呢?
有的。据媒体报道,王兵曾经公开表示,银行长久经营的本质要素是抓住形态不变的增值资本和稳定的现金流量,而王兵本人则对钢铁、煤炭等资源型企业则格外“情有独钟”。尤其在其上任初期,正逢钢铁、煤炭等大宗商品的黄金十年,王兵在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内部实行了高于其他银行的激励机制。客观来说,这一举措为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带来了丰厚的业绩回报,也刺激了贷款业务的增长。
不过,隐患也就此埋下。细究之下,你会发现,在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向矿类企业投放的贷款中,还存在一部分委托贷款,委外投资、表外投资、非标抽屉协议等众多的“准贷款”。尽管这些贷款的利息回报高,但是由于缺少真正的担保、抵押等缓释措施,容易出现坏账。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钢铁、煤炭产业出现产能过剩,原本高收益的优质贷款开始“变质”了。
也许是发现窟窿时已经为时太晚,也许是陷入多年来“零不良”的光环中无法自拔,浦发银行成都分行最终选择了,通过腾挪贷款来掩上这一已经开始坍塌的“溶洞”。如果不是2016成都分行迎来了新的掌门人,或许这件事情还会被隐瞒地更久。
问题
值得深思的是,伪造了这么多空壳公司,腾挪了近千亿贷款,为什么直到现在才被发现?
要知道,一直以来,尽管放贷可以通过分期授权操作,但是根据规定,不仅银行内部会对放出去的贷款做抽查审计,地方银监局也要对贷款进行现场检查和非现场审查。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这么大的事情,不可能做到一点痕迹都没有。”
“不良贷款为零这件事本身听起来就很荒唐”,一位曾担任某银行分行副行长的人士直接指出了问题所在,在宣布不良贷款率为零的情况下,浦发银行还连续多年被嘉奖,说明银行本身的内控系统就有问题。
问题不仅有,还不小。
因此,这次在罚款之外,银监会还对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原行长王兵、2名副行长、1名部门负责人和1名支行行长分别给予禁止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取消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警告及罚款的处罚。不仅如此,成都分行195名中层及以下成员都进行了内部问责。
监管
外部监管机构的问题同样不小。
这一次,银监会还对四川银监局进行了问责。称,鉴于四川银监局对浦发银行成都分行相关风险线索等问题未全面深查,监管督导不力,对其监管评级失真,银监会党委责成四川银监局党委深刻反省,吸取教训,并对四川银监局原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问责,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事实上,如果大家记性好的话,会发现,从去年银监会掀起强监管风暴来看,这次浦发银行成都分行腾挪不良资产并不是孤例。去年11月,广发银行就曾因为侨兴债和萝卜章事件被罚7.22亿。如果加上另外三家涉事银行的处罚金融,总金额超过20亿元的罚单可谓创下了银行业处罚之最。
而这背后,毫无疑问,是金融防风险的强监管信号。就在昨天上午银监会召开的学习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的党委会议上,银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要善于在“强监管、严监管”的氛围下依法开展监管工作,对于违法违规金融行为,要理直气壮加强监管。
有意思的是,针对这一事件,广发银行团队也发布了相关评论。在《浦发事件点评-严惩违规佐证严监管格局,推动行业降低杠杆和风险偏好》一文中表示,银监会在13日下发《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仅仅一周以后,就有了此次对浦发银行成都违规事件的行政处罚,侧面验证了监管层18年严控金融风险,严惩金融违规的监管思路。
撇去向外界传递整改的决心不说,广发银行团队此举无疑也带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味。如今,监管当局整治同业业务、影子银行等金融乱象的文件纷至杳来,监管标准越来越高,举措也越来越严。在此过程中,处罚清单也许会成为行业最深刻的体会之一。
文/《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