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近来,位于浙西南地区的庆元县,面向全球招募“荣誉村长”,引来广泛关注。一个相对闭塞、原生态的乡土社会,一个带有全球化视野的大胆创意,在二者的碰撞与交融中,庆元人想要宣告的是:再偏远的山乡,也有拥抱世界、实现乡村振兴的底气和雄心。
这个深冬,43岁的王晓春从杭城出发,驱车400多公里来到庆元,辗转西川、大济、岙后等10个村庄,想要从中寻一处理想的栖居之所。
山高、水碧、天蓝、树茂的秀美景观,让这位长期从事乡村旅游与民宿开发的设计师感到惊艳;“唐朝的方言、宋朝的古民居、明清的建筑”,以及延续了800多年的香菇栽培传统,更是当地人引以为豪的历史文化底蕴所在。
进入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蓝图已经绘就。庆元人也在思索:这一方绿水青山,怎样才能化为产业兴旺、农民致富的金山银山?
最近,这个地处浙西南的山区县有个大动作:在县委、县政府推动下,由县旅委牵头,精选10个具有特色和潜力的村庄,面向全球招募“荣誉村长”。政策的红利、归田园居的向往以及助力乡村振兴的热忱,吸引了不少像王晓春这样的“应征者”前来。
“菇乡的大门已经打开,期待有风吹来。”县委书记蓝伶俐表示,希望通过这次招募,为传统村落提供一个展示平台,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新鲜力量。
打开门,拥抱新时代
从庆元县城出发,在九曲十八弯的狭长山路上绕十来分钟,便到了海拔900多米的西川村。“一路开了5个多小时,终于平安到达!”从黑色越野车上下来的王晓春略显疲惫。
远,是每一个初来乍到者对于庆元的第一印象。即使从丽水市区出发,熟悉路况的司机也需开车两个多小时到达县城。眼下,庆元人在期待:“再过几年,随着衢宁铁路的开通,庆元到杭州全程只要4个小时!”
也因为远,这里的乡村大多保留着近乎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气息。随处可见的祠堂、代代相传的家谱、聚村而居的传统,构筑起一个以地缘和血缘为根基的乡土社会。只不过,生活在这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村庄空心化程度越来越高,许多村庄陷入向何处去的迷惘之中。
西川村便是如此。村庄距县城25公里,坐拥西川古道、石柱佛瀑布等特色景观,却仅剩40多位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常住。王晓春的到来,让村主任吴应远很欣喜:“或许,那几百亩荒废的梯田能有人种起来,村里可以朝着农旅融合的方向努力一把。”
在庆元,这样的村庄有100多个。它们中的一些先行者,近年来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逐步改善,却因为资金不足、理念局限等原因陷入发展困境。如何激发它们的内生动力,从“建设村庄”向“经营村庄”转变?庆元人想出一招:精选10个村庄,面向全球招募“荣誉村长”。
“一开始是想面向全国,后来觉得不妨视野更开阔些,不要去限定肤色和国籍,只要应聘者有理想、有情怀、有理念,我们就愿意敞开大门。”县旅委主任范修亮说,对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庆元首先要做的,就是吸引更多的人财物回归乡村,通过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
首批推出的10个村,每村都可招募两三名“荣誉村长”。他们不参与村级日常工作,主要负责为村级集体经济牵线搭桥、招商引资,任职期间至少需引进一个不低于100万元的项目或资金;作为回报,每人可享有村庄项目招商的优先权,并无偿获得村里一幢房子和一片田地的10年使用权。
目前,西川和岙后两村已分别招募了两位“荣誉村长”。曾经闭塞的山乡,正紧跟现代化的步伐,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宣告:乡村振兴,欢迎你加入。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每次走进庆元,嘉兴人郭凯觉得十分亲切。
或是行走在一座座古老廊桥上,透过不同形状的小窗看风景,定格大自然的景色;又或者在某个古村的小巷,一幅幅安稳宁静、尊德重礼的画面,唤醒人们深藏于心的乡村记忆。
即便早已在城市定居,郭凯对于乡村始终有份特别的牵挂。作为一家健康管理公司负责人,回归乡土、亲近自然,是他思考问题、放松减压的方式。去年9月,随着与庆元县政府签约,他又多了一个身份——庆元松源街道岙后村“荣誉村长”。
上任不到半年,这位“村长”已为村庄未来5年的发展做了规划:“作为进入县城的西大门,岙后区位优势明显,冬暖夏凉的黄泥房更是休闲养生的好地方。”为此,他与嘉兴一家文创公司合作,计划将村里一批老房子改造成民宿,并建起中药材基地,推动村庄朝着文创养生方向发展。
山水风光、乡土风情以外,郭凯坦言,让他决定应聘岙后村的另一个因素,则是真正的“村长”沈青。在庆元,这位40来岁的村主任名气不小,不仅是庆元古老菌种“丑小菇”的传承人,也是当地“古村之友”志愿者团队的发起人。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出于对现代性的追求,舍弃了许多饱含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基因的古村落、古建筑,而这正是我们最可宝贵的财富之一。”沈青说,3年前,还在嘉兴经商的他,偶然结识全国性民间协会“古村之友”创始人,对保护古村、留住乡愁产生了浓厚兴趣。2016年,他回到家乡庆元,重拾传统香菇种植技艺,投身古村改造,2017年当选为村委会主任。
“有民族和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沈青感慨,回乡这几年,愈发能够理解这句话的内涵。近几年,他种植的“丑小菇”远销海外,成为市场的抢手货;称为古汉语“活化石”的庆元方言,吸引日本学者不远万里前来研究,“无论是香菇、廊桥,还是木刻、竹雕,越是具有庆元地方特色的东西,才越能赢得世界的认同。”
县旅委主任范修亮表示,从近几年旅游业发展来看,世界对于庆元山区并不遥远,每年都有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且人数逐年攀升。2016年,庆元举办的全国首届民宿设计大赛,就有不少来自海外的团队参赛。如今,这些设计成果可供每位“荣誉村长”无偿使用,让全世界的智慧在庆元得到充分展现。
聚合力,山乡谋振兴
费孝通曾指出,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人们共同生活在一个院子里,或者住所之间只隔着一条小河,每个人都是被周围的人看着成长的,人与人之间构成了一个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
距庆元县城不到两公里的大济村,也是此次招募“荣誉村长”的10个村庄之一。这些年,这个因历史上出过26位进士的“进士村”,由于邻近县城、物业经济发达等原因,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熟人”社会面临冲击。“如果连‘村长’都要从外人中挑选,这对大济的发展真的好吗?”这是80后村支书吴家兴曾经担忧的事。
还好,村内第一家精品民宿“寻客栈”的经营者吴大兴,让他渐渐安下心来。
2014年就来大济开民宿的大兴,老家在庆元东南面、与福建接壤的举水乡。今年40岁出头的他头脑活络,投资经营的“流行前线”,至今仍是庆元人喜爱的餐厅之一。近年来,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大兴又在大济村开出精品民宿,成了全县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中药铺式的前台装饰墙、经过装裱的《吴氏家训》、印有“金榜题名”字样的红包……走进这间隐匿于寻常街巷中的民宿便会发现,大济村的历史文化内涵,已被巧妙融入到民宿的每个细节之中。“追本溯源,道法自然,这是我们在设计、经营民宿时遵循的理念。”大兴说。
“从某种程度上说,他比我们大济人更懂大济。”吴家兴说,虽然村里“荣誉村长”的人选还未确定,但他已经以村集体的名义流转了3幢老宅和3块田地,随时可提供给未来的“村长”们。而此前吴大兴在村里的实践,让他愈加相信,无论是村里的“熟人”,还是外来的“陌生人”,只有尊重大济的今天和昨天,才能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而在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叶其娇看来,全球招募“村长”,实现乡村振兴,除了依靠工商资本的撬动外,更重要的是依靠村民自身,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合力,真正促进农村发展,实现农民增收。
未来的庆元,要在全省建设大花园、实现万村景区化的大背景下,实现“百村景区化”的目标,到2020年打造100个A级旅游景区村,力争创建成功10个以上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从封闭到开放,从陌生到熟悉,一次次转变中,一个和谐美好、活力涌动的庆元,已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