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全球观点:如何跳出“美国即世界”的思维陷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2-09  来源:环球网
核心提示:美国政府近期接连出台报告,其中不乏对中国、俄罗斯等国的敌视,一些军政要员也不时爆出对华不友好言论。同那些整天叫嚷“外部威

美国政府近期接连出台报告,其中不乏对中国、俄罗斯等国的敌视,一些军政要员也不时爆出对华不友好言论。同那些整天叫嚷“外部威胁”的军方人士一样,为了讨好背后的“金主”,美国智库中的一些谋士也亦步亦趋,充分施展其在概念和国际话语建构方面的“精明”和“特长”。前不久,又一个新名词——“锐实力”诞生了。

这个概念甫一登场,迅速受到西方舆论热炒,变成抹黑中国对外正常文化交流和国际形象传播等活动的话语“利器”。对此,国内学界和媒体的反应很快,一些人予以针锋相对回击,也有一些人选择更加机智巧妙的方式,想出“睿实力”“和实力”等概念加以对冲。

不必跟着美国的鼓点起舞

但实际上,无论哪种回应方式或回应效果如何,我们都有意无意地被对方划定的思维逻辑框架束缚了头脑,最终还是一步步陷入了西方设定的话语陷阱。

西方政府和舆论界擅长概念制造和话语建构。20世纪90年代前后苏东巨变,西方打赢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大大增强了它们对“和平演变”战略的自信。冷战结束以来,凭借手中掌握的国际话语霸权,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学界、智库和媒体等机构,针对广大非西方世界开展话语围剿攻势。从最早的“硬实力”到后来的“软实力”“巧实力”乃至新近出现的“锐实力”,西方在概念和话语营造方面可谓苦心孤诣。

以“软实力”为例,这一概念不仅成就了美国政治学者约瑟夫·奈学术思想巨擘和学术明星的国际地位,还形成了西方学界和媒体中浩如烟海的衍生性“成果”。在中国,“软实力”概念一出,立刻受到热捧,近30年来在一些学科领域的热度有增无减。过去这些年来,中国学术界对美国概念和话语的跟风与追捧在世界上几乎无出其右,连一些国际学人都对此大为不解。相较而言,俄罗斯一直对“软实力”概念心存怀疑。十多年过去后普京才提到“软实力”一词,而且还是用来批评西方某些大国非法使用“软实力”的行为:用来搞思想渗透和政治干涉,在他国策动“颜色革命”。

面对近年来中国全面发展的事实,那些不断热炒和吆喝“软实力”概念的西方学者,其实并不认为中国能够拥有真正意义上的“软实力”。为什么?这种态度的根源并不在于“软实力”表面上的定义,而是隐藏在其背后根深蒂固的西式民主一元论思维。换句话说,只要中国不接纳西方的自由民主,就不可能真正具有基于西式民主才能生成的“软实力”。可见,在西方基于西式自由民主“执念”的傲慢与偏见之下,亦步亦趋只能是被它们营造的一个又一个新名词、新概念牵着鼻子走,最终迷失了方向。

正因如此,针对西方新一轮的“锐实力”攻势,我们大可不必跟着美国敲起的鼓点起舞,也没必要对美方政客的出尔反尔感到委屈或愤怒,更没必要因为美国政客敌视、抹黑中国而反应过度,急于见招拆招。尤其是参照前段时间国内舆论场上围绕“中国是否已经全面赶超美国”的争论和喧嚣,我们更能发现,一味将美国作为参照系,反而正是落入二元对立、非黑即白的美式单一线性思维陷阱。

原标题:张树华、赵卫涛:跳出“美国即世界”的思维陷阱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