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佛系蚊子不咬人 春节出来赏雪景 四川地区首次发现罕见“冬大蚊”

   2018-02-20 人民网2750
核心提示:封面新闻记者杨雪有一首《读书歌》很有名:春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有雪,收拾书包好过年。在这个狗年冬天的四川,可能更不适合读书,因为秋天的蚊子冬天的雪,罕见地一起出现了。2月19日,华

封面新闻记者 杨雪

有一首《读书歌》很有名:春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有雪,收拾书包好过年。在这个狗年冬天的四川,可能更不适合读书,因为秋天的蚊子冬天的雪,罕见地一起出现了。

2月19日,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公布了一批“雪地飞蚊”的照片,这是他在成都市范围内,海拔2000米的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时,意外发现的罕见蚊子——冬大蚊。这也是四川地区首次发现这一昆虫。

在人们的常识中,冰天雪地的严冬,是昆虫活动的禁区。而春节前,赵力在成都市的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时,却在海拔2000米的雪地上,意外发现了一类罕见的冬大蚊活动迹象。“国外相关资料介绍说,冬大蚊是一类奇特而罕见的蚊子,它们专挑极寒之地的极寒之时出没,和绝大多数昆虫喜欢温暖的习性大相径庭。”赵力介绍,据文献记载,冬大蚊是一个很小的昆虫类群,全世界只发现过160种,在蚊子家族里,它们被单独列为了冬大蚊科Trichoceridae,与它亲缘关系最近的大蚊科则有1.5万种之多。

大多数冬大蚊科种类生活在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北部和一些靠近北极的地区。“关于该种在我国的分布,几乎查不到记录,只在黑龙江和青海地区的昆虫普查中提到发现过该类群。四川地区则是首次发现。”赵力说,冬大蚊的发现,完全是个意外收获,“本来是去找蜜蜂的,结果蜜蜂没等到,等到了冬大蚊。”

冬大蚊在国内几乎查不到记载,只在黑龙江和青海的昆虫普查中提到曾出现过。2月11日,赵力到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考察,原本计划拍摄之前在该地发现的中华蜜蜂在雪地上活动的情况(封面新闻曾报道),但由于当天天气不佳,中午气温也只有零下4度,还下起了小雪,即便是非常耐寒的中华蜜蜂也没有现身。“但我在寻找过程中却意外发现雪地上还有一些类似蚊子小昆虫在活动,当时还以为是曾经有专家推测在我国有分布的雪蝎蛉。”等将拍摄到的照片在电脑上放大观察时,赵力才发现,这是是另外一类更加罕见的昆虫,“是国外叫做winter crane fly的冬大蚊。”

在海拔2000米的林海雪原里,冰雪上昆虫爬行,步态奇异,张牙舞爪。从镜头里看,这些奇特的昆虫体长一厘米左右,和蚊子一样小,而外观很像长翅目的蝎蛉。因为过去从未见过这样的昆虫,赵力一时难以判断种类,于是在拍摄照片之后,采集了几只标本。“从采集到的标本看,至少包含三个种类,我将进一步研究这些标本,以确定到底是新记录还是新种。”更为幸运的是,赵力还拍摄到了整个发现过程和该种雪地活动的视频,这将为后期的研究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材料,“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该类群雪地活动的视频记录。”

身为变温动物的昆虫在冬天都会躲藏起来,一旦意外暴露在冰雪里,也会立刻被冻僵。而我观察到冬大蚊在雪地里不但爬行自如,还可以飞行,当镜头过于靠近时,它们会飞行一段距离躲避。这些奇特的蚊子为什么选择冬天出来活动?它们为什么不会被冻僵?它们吃什么呢?根据国外文献记载,冬大蚊是在冬天寻找配偶的,有可能它们体内具有特殊的“抗冻剂”,能够让体内液体在零度以下也不会结冰。

从放大的照片看,拍摄到的这种冬大蚊嘴巴已经退化,它不需要吃东西(冰天雪地也找不到适合它的食物),可以推断它出现目的只是为了寻找配偶。“可以说是佛系蚊子了。”赵力笑着说,只在极寒之地、极寒之时出现的冬大蚊,一般生活在北极圈附近,“这冬大蚊不在夏天咬人,只在冬天出来赏雪。嘴巴已经退化,压根儿不会咬人,冬天还是安全的。”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 1558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