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飘舞的雪花,将通往狼牙山五壮士纪念碑的山路染成弯曲的白色纽带。从易县狼牙山脚下走出的大学生冯天宇放假回到家中,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登上狼牙山,拍张狼牙山五壮士纪念碑的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
77年前,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第6班的五位战士,以跳崖的方式掩护根据地党政机关、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诗歌。77年后的今天,人们依然用各自的方式纪念、延续着他们的事迹和精神。
一次写生
清明小长假刚过,4月9日14时30分许,保定容大中学高二年级两个班的学生来到位于保定市区的狼牙山五勇士广场。学校组织学生来到这里写生,用这种生动的方式祭奠英烈。
“你们坐在纪念碑下面,注意构图,要生动啊。”容大中学的美术老师张洪通对学生们说到。
同学们的画笔下,有的展现着周边的景物,有的描绘着五勇士雕塑。一个坐在树丛旁的学生神情严肃,他的手一直在动,头微微仰着,“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画的话,会显得他们比较高大,如果是我构图的话,我会突出他们的头部。”1608班同学杨宇明说。
为什么会带学生们到这里写生?容大中学德育处负责人崔宇称,希望学生们能通过这次活动体会壮士们面对困难时坚毅的精神,改变自身没有意志力、吃不了苦的毛病。
容大中学高二年级的这群00后同学,对这五位壮士的英雄事迹不但不陌生,反而还有着自己的理解。
杨宇明边抬头认真看看雕塑,边拿着笔在纸上不停地画着。“五个人中站在最前面的这个人,虽然他没有什么动作,但是他的眼神视死如归。一直看着他的脸,我眼前好像浮现了他们跳崖的场景,所以我会重点画这个的眼神。”杨宇明用他的画笔,刻画着他心目中的英雄。
缕缕清风,暖暖阳光,还有阵阵清亮的歌声传入耳朵。在狼牙山五勇士纪念碑背后,两位老人一弹一唱,曲目是《我们的中国梦》。“我经常来到这个广场上,在这里唱我们老年人喜欢的歌,有氛围,就相当于为我们搭建的舞台。”
一方讲台
距保定市区狼牙山五勇士广场59公里,当年五壮士跳崖事发地,是一个叫五勇村的山村。
杨秀珍老师正是这个位于狼牙山背后三道沟沟口处的小村庄里的一位老师。清明假期过后的第一个星期二的上午11时,杨秀珍老师刚刚下课,正要赶回家给家人做饭,记者与她联系时听到了她气喘吁吁的声音。
如今,56岁的杨秀珍本可以办理退休手续,然而她又与易县教育局签订了延期五年的续教协议。在被问到不选择退休的原因时杨老师直言:“我就是很喜欢孩子们,虽然可以退休了,但是一清闲下来没了学生在身边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所以我还是要回到学校继续当老师。”今年五勇村已经没有了适龄儿童,于是杨秀珍就主动找到狼牙山五壮士红军小学校长许银刚,说只要学校需要,她愿意去其他地方任教,离家远近都没有关系。
五勇村小学原本坐落在一条沟里,教室年久失修早已不能使用。村里教学条件本身就差,再加上教师资源严重缺乏,因此经狼牙山五壮士红军小学同意,杨秀珍自2010年起把学生领回了自己的家进行授课,她一人要负责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的课程。尽管家中条件有限,杨秀珍仍然严格按照上课时间和规定课程教学,每天按时升国旗、唱国歌。
杨秀珍面对的不只是不同年级的学生,还有自己并不擅长教的课程。“教不了也得教,不会就学,边学边教就行了。”杨秀珍一直没有放弃学习,为了跟上新课程,她常常要学习自己不擅长的科目,每天要备课经常到深夜才能休息。在五壮士跳崖的村落生活工作了近三十年的杨秀珍的身上处处都有这种不怕困难,愿意吃苦的影子。
“现在的孩子确实是比较娇气,我希望孩子们能借着这种环境优势,成为一个坚强的人。”杨秀珍老师说到自己班级上也有这样一个特别胆小的学生,“这个学生什么都不敢自己做,但是这样的话太不利于他的成长了,所以必须要从小给他渗透要勇敢的意识,家长、老师不能陪他一辈子,像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就能对这样胆小孩子起到一个鼓舞的作用。”作为易县人,作为五勇村人,杨秀珍老师在生活中和课堂上将狼牙山五壮士的精神传承到孩子们的身上。
一所学校
距保定市区狼牙山五勇士广场近48公里,有一所狼牙山五壮士红军小学。2015年5月15日正值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经过研究,决定将狼牙山镇中心小学命名为“狼牙山五壮士红军小学”。
4月10日上午11时许,狼牙山五壮士红军小学的校长许银刚正在局里汇报着工作,讨论着今后的教育方向。
命名后的“狼牙山五壮士红军小学”意义特殊,正如许银刚所说,“这既是对‘狼牙山五壮士’英雄事迹的缅怀,也是对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纪念,是对伟大的红军精神、抗战精神、民族精神的弘扬,是对污蔑、诽谤‘狼牙山五壮士’和其他革命烈士、民族英雄丑恶言行的有力回击。”许银刚在说到这些的时候语气有些激动。
狼牙山五壮士红军小学是全国第195所红军小学,学校的红色教育非常之多,校内所开设的课程从方方面面让学生们了解历史、铭记历史、传承烈士们的精神。
“威风锣鼓”是狼牙山五壮士红军小学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设的特色课程,每天16时至17时进行,是学校的大课外活动,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踢足球、呼啦圈、空竹、锣鼓,这正是与革命教育相辅相成的一个体现。
“我们学校还设有校本教材红色诗词。从低年级就开始,分年龄段地让学生们背诵红色诗词,从小就让他们了解这些故事,铭记这种红军精神。”许校长提到,校内许多课程的设置都与狼牙山及五壮士的爱国精神紧密相关。学校内的另一个校本课程名山播报,就是结合狼牙山的地理位置,把祖国的名山大川向学生们进行介绍。校内的红色合唱团,学生们合奏并演唱红色歌曲,也是另一种铭记烈士们的爱国行为的体现。
“我爷爷在世的时候经常给我讲抗日的故事,日本鬼子扫荡易县的时候,我父亲还是七八岁的孩子,所以说受家人的影响,我很清楚现在的生活真的是千千万万像狼牙山五壮士一样的英烈们换来的。”经历过艰难的岁月,从最亲密的亲人身上感受过红军精神的许银刚讲述着内心感受。
“我经常到狼牙山去扫墓,我想要永远地记住这些壮士们,所以我也经常号召全校师生去参观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在解说员的解说下,师生们能更直接地感受到这个精神。”在许银刚的感染下,学校的师生身上似乎也都带着这样一种气质“挺拔、自信、勇敢”,就像是一个个“现代红军”。
一座馆藏
距保定市区狼牙山五勇士广场53公里,是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刚刚送走清明假期的游客,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不过这份“平静”预计会很短暂。据馆长李芳介绍,景区每天的游客都很多,清明小长假第一天4月5日当天游客就有万余人。
也是在假期过后的第一周,李馆长向记者讲述了她与狼牙山五壮士之间的“点点滴滴”。
李馆长从12岁便开始做讲解员,从建馆到现在工作已经有二十多年了。1996年之前的狼牙山是完全意义上的红色景区,来参观的人都是部队军人、学生,一些有过亲身经历的老人会给他们进行讲解,有的老人和五壮士是同一个年代的人,有的甚至比五壮士的年龄还要大。李馆长经常在爷爷奶奶们讲累了的时候“帮”上一把。耳濡目染,她对这些故事很是熟悉。
“毕竟没有经历过,讲解的时候感情不到位,但是从这些爷爷奶奶的言行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对五勇士的尊重,并且我很清楚的一点就是我们要感恩五勇士。”李馆长提到无论是与五壮士同龄的,还是比他们还要大一些的老人们,一直都在重复着同样的话,那就是: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更没有后代的你们。
在登山之前,游客们一般都会先参观陈列馆。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地方不大,但却装满了属于战争年代的回忆。“进入陈列馆,听听讲解员的讲解,看看真实的图片、实物,真的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虽然不到二十分钟就能转完一个馆,但却深受教育。”去参观过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的大学生顾秀这样说到。
“在这里待的时间长了,我逐渐有了信仰,那就是要永远留在这里告诉我们的后人,是他们的牺牲,是他们的付出,我们才会有今天的美好生活。“李芳馆长每每在谈到自己在馆里工作的感受时,都流露着对工作的热爱。只有讲解员自身深刻领悟五壮士的精神,才能更好地带动游客们进入情境,感染游客们的情绪,五壮士英勇无畏的精神或许才能这样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一踏进景区,门口的红旗格外耀眼。正如李芳馆长所说:“人们只要一来到景区,进入到这座陈列馆就一定会感受到一种崇高,而这种崇高正是来自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