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举行的中印两国首脑非正式会晤,尽管没有发表联合公告、没有惊天动地的宣言,却是两国近年来多番波折、历练的结果,是经受过考验的抉择,将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影响。
中印关系的改善,可说是两国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是两国各自发展战略所需。作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两个大国急需稳定和平的发展机遇期。中国十九大制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印度也提出了“新印度”蓝图。
二是两国经济发展所需。2016年、2017年印度经济增长率低于预期,经济改革难以深入, 加之明年大选年的来临,印度急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中国向西发展及“一带一路”也需要印度的参与。
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以来中印关系发展不对称,其中最重要的缘由是“互信缺失”。“习莫会”从两国首脑开始“增信释疑”,从“家乡外交”到“交心峰会”,无不体现两国首脑对两国关系的重视。那么中印合作、中国与南亚合作如何再上新台阶?无疑,加快推进跨越喜马拉雅区域合作成当务之急。
首先,从自身看,作为地区内最大的两个国家,跨越喜马拉雅合作能使两国利益最大化。多边框架下的中印双边合作成为推进中印关系的重要方式,金砖、亚信、上合和南盟等都为中印提供了多边框架下加强合作的机会,但这些多边平台并非中印合作交流的最佳舞台。如在南盟中,由于观察员国的地位及相关制度还不完善,导致中国难有作为;在上合里印度仅是新成员,在金砖中缺少南亚其他邻国。中印只有在跨喜马拉雅区域合作中地位平等,同时该区域合作也有利于两国边境地区的发展和稳定。
其次,从地区层面看,有利于南亚国家的发展。过去由于印度的“独大”地位长期影响南盟进程,不仅阻碍了该地区经济发展,还严重影响到各国关系,形成南亚诸多难解痼疾——印巴矛盾、尼印边界争端、尼不难民问题、“巴阿黑洞”等。跨喜马拉雅区域合作不仅有利于解决中印间、中国与南亚以及南亚国家内部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也有利于抵制域外大国干扰,更有利于南亚各国社会经济发展。
最后,从全球层面看,在拥有占世界近半的人口(30多亿)、近三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十多万亿美元),全球重要的水源、能源和战略资源聚集地喜马拉雅地区,建立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显然不仅对该地区、对亚洲而且对全球都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
如何推进跨喜马拉雅地区合作?各国学者已有一些共识,主要包括:加强喜马拉雅各国的政治互信,用地缘文明取代地缘政治,积极探索共同发展经济的道路模式,把跨喜马拉雅各国的合作发展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将地区性议题放到国际层面来考虑,但应对区内国家、区外国家的利益不同,区别对待;不仅各国中央政府需要努力,更需要本地区地方政府的合作,尤其是边疆地区;先从容易开展合作的领域着手,关注各方相关利益;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推动互联互通,促进区域一体化建设。
只有探索创新的合作模式,采取跨越式发展道路,中印关系才会迈上新台阶。(作者是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喜马拉雅合作研究”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