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河北 » 正文

全球报道:特朗普会朝方高官 新加坡会晤重回正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03  来源:燕赵都市报
核心提示:6月1日,在美国华盛顿,美国总统特朗普(右)与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副委员长金英哲交谈。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1日在白宫会见

6月1日,在美国华盛顿,美国总统特朗普(右)与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副委员长金英哲交谈。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1日在白宫会见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副委员长金英哲,收到由对方捎来的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来信。

特朗普稍后告诉媒体记者,他12日将与金正恩在新加坡会晤。

8天前,特朗普公开致信金正恩,一度给美朝领导人会晤泼下“凉水”。这次,特朗普让会晤重返正轨,国际媒体用“大逆转”形容他的转变。

心情不错

金英哲6月1日上午乘车前往美国首都华盛顿,向特朗普转交金正恩的“私信”。那以前,金英哲连续两天在纽约与美国国务卿迈克·蓬佩奥会谈,磋商朝美领导人新加坡会晤。

这名18年来访问美国的最高级别朝方官员抵达白宫后,特朗普将他迎至椭圆形办公室。90分钟会面结束后,两人在椭圆形办公室外合影,交谈至金英哲乘车离开。

路透社报道,会面期间,两人握手、微笑,特朗普轻拍金英哲的手臂,以示友好。

特朗普随后告诉媒体记者,金英哲是“朝鲜第二最有权势之人”,“今天的会面不错,我认为是极好开端”,期待能与朝方取得“非常积极的结果”。

就媒体记者感兴趣的金正恩来信,他卖关子,说来信“非常好、非常有意思”。金英哲递给他信件时,他没有当面阅读,“大家听着:我可能会撞见一个大惊喜”。

1日晚些时候,白宫发言人霍甘·吉德利证实,特朗普读了那封信,没有披露信件内容。

特朗普上月24日公开致信金正恩,告知取消原定6月12日与对方的会晤,给美朝互动投下阴影。得益于多方外交努力,会晤准备重返正轨。过去几天,美朝各派出三路人马,分别在纽约、板门店和新加坡磋商会晤议题和日程、场所、警卫等事宜。

预期不高

特朗普前一天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有意调降新加坡会晤预期,回避双方取得“突破”的可能性。

依双方先前表述,美方寻求朝方“完全、可验证、不可逆”地弃核,朝方则主张半岛以“阶段性、同步”方式实现无核化。

“我们没打算在6月12日签署什么(协议),从没这么打算,”特朗普1日说,“我们要开始一个进程,我今天告诉他们,‘慢慢来,我们可以快速前进,也可以放慢脚步’。”

他说,确信朝方致力于半岛无核化,“他(金正恩)希望那会发生”。

特朗普确认,新加坡会晤可能产生的一项成果是正式结束朝鲜战争,“我们将在会晤前讨论这件事,那可能会成为会晤成果”。

金正恩和韩国总统文在寅4月27日会晤并签署《板门店宣言》,双方承诺争取在年内把朝鲜战争停战协定转换为和平协定,构建永久巩固的和平机制。

为促成美朝领导人会晤,韩国方面出了不少力。韩国总统府青瓦台2日说,通向朝美领导人会晤的道路变得“越来越宽阔、坚实”,韩方将平静且欣喜地关注这一历史性会晤在新加坡举行。

狠话不说

国际媒体发现,与以往所用“炮火与怒火”之类涉朝威胁性言辞相比,特朗普1日与金英哲会面后对朝态度显现缓和,甚至考虑不再使用对朝方“极限施压”一词。

特朗普告诉媒体记者,不等朝鲜政府提出要求,他单方面便叫停了数百项美方针对朝方的新制裁措施,“我不打算让它们付诸实施,直至会谈破裂……我甚至不想再用‘极限施压’表述”。

所谓“极限施压”,是特朗普就任总统不久确定的一项对朝政策,旨在以经济制裁和外交手段迫使朝鲜停止导弹和核活动。

就他5月24日宣布取消会晤一事,特朗普说:“这件事过去了,翻篇了。”

针对特朗普对朝态度转变,与他同属一个政党阵营的共和党方面不忘泼冷水。美国国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共和党人米奇·麦康奈尔说:“鉴于这类情况,你不能对交易有太多期待。你太爱这桩交易……以至于不再那么关注交易的内容,你便会遭遇挫败。”

(新华社专特稿)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