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7年,万山区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四个意识”,以改革促发展,相继获得“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第三批国家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中国最美特色旅游小城”等称号,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抓发展先抓作风
7月31日,投资20亿元的万仁新能源汽车项目,第一辆汽车生产下线。从动工建设到整车生产下线,仅用时不到15个月。
万山通过深化干部“贴标·亮牌”管理制度,组建区委、区政府督查局,开辟电视问政、创新乡镇项目观摩机制,树立实绩用人、实践用人导向,锻造了推进各项决策落地的“利剑”。形成了“不争论、不动摇、不懈怠”的干事创业氛围,推动重点项目、重点工作的快速落实,缔造了万山发展速度。
2017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8.2亿元,同比增长13.5%,完成财政总收入8.32亿元,同比增长28.3%,连续三年高于全国、全省、武陵山区平均水平。
破瓶颈先破观念
“以前卖资源,现在卖风景,对我们来讲,是一个很大的变化。”矿区居民胡玉刚对家乡的变化由衷感到骄傲。
万山转变发展观念,从用活朱砂文化资源入手,深化文化旅游产业管理体制改革,打破瓶颈。引进投资20亿元、变废为宝、按5A级标准建设朱砂古镇,建成高空索道、风情一条街和影视基地等热门景点,打造了全国知名的“千年丹都·朱砂古镇”文化旅游品牌。
国庆、中秋黄金周,朱砂古镇在全省95个重点监测旅游景区中,门票收入位居第三,成为全省旅游产业的一匹黑马。
以此为龙头,积极构架全域旅游“网”,建设万山彩虹海,7月水上乐园正式开园,陆地公园被列为全国优选旅游项目目录,启动了野生动物园建设。卖风景、卖文化成为万山经济发展、群众致富的新引擎,拓展了绿色发展新前景。
强城市先强平台
万山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平台公司,既做活平台,又做强产业。建立招商引资述职制度,累计招商到位资金382.7亿元,不断刷新“万山纪录”。
全面启动城市东部“一带两路一走廊”新区建设,实施凯潮溪景观改造,城市空间不断扩大。建立“双创”产业园,吸引入驻50余家企业,“双创园”产业楼产值更是突破1亿元。创新农村电商发展“3+”模式,构建起集网商园、孵化园、服务园一体的电商生态城,香柚、竹荪等山货“触电”,交易额从几百万飙升至4.05亿元。
同时,深入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教育体制、新型社区管理等改革,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完善,从矿区时代向城市时代迈进。
促脱贫先活产业
瓮背村是万山区三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建档立卡贫困户183户576人。2017年,由村支“两委”牵头整合扶贫资金、土地等资源,带动贫困户发展莲藕120亩,泥鳅50万尾,精品水果500亩。空壳村变产业村,户均增收2300多元。瓮背村的变化,是万山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
创新“九丰农业+”大棚蔬菜种植,发展大棚蔬菜1万亩,覆盖10个乡镇37个村,被列为全省产业资金扶贫十大案例之一。量化产业发展激励补助,实施“一户+”创业项目,发展菜园2336亩,菌棒800万棒,特色扶贫产业蓬勃发展。
一系列扶贫产业举措,让贫困户变上班族、小老板、合伙人,实现了产业到村到户到人全覆盖。7775户贫困户户均参与1个扶贫产业,分红2600元以上。同步实施了“五改一化一维”人居环境提升工程,“组组通”“户户用”和教育医疗保障应享尽享,群众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随着一项项重大改革举措的落地有声,资源枯竭型城市万山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绿色转型发展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