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今年“三夏”合作社“挑大梁”
本报记者方化祎刘红涛
6月8日,省农机局传来信息,我省机收会战基本结束,12天收获小麦8192万亩,约占种植面积的99%。今年“三夏”生产中,包括合作社在内的农机服务组织,成了广阔田野中闪亮的“主角”。
今年我省小麦机收自5月28日启动,到6月8日大面积、大规模机收作业基本结束,仅用12天时间,是历年来麦收期最短的一年。其中6月2日至4日,日收获面积超1000万亩,创历史纪录。
“三夏”期间,记者来到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之一的长垣县。在长垣县仁慈农机合作社的苗寨镇黄河滩区基地,4000多亩麦田一望无际,4台联合收割机在金色麦浪中来回穿梭,现场犹如一幅多彩油画。
“我们是‘机农合一’的合作社,既搞农机作业,还承包土地。”理事长祝山记说,合作社投资1000多万购买先进农机150多台套,涵盖耕、种、管、收、秸秆处理、烘干、初加工等环节,其中大型联合收割机14台。
“4000亩小麦只需5个半人。”该合作社理事孙士瑞笑着解释,4台收割机、1台运输车共5个人同时作业,另外1个人负责维修、吃饭等后勤保障,只用一半精力负责麦收。“麦田里温度虽然高,但收割机里全装有空调,二十五六度的温度让机手哼着小曲轻松作业。”
“三夏”大忙变不忙,只见机器难见人。“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机械化。”长垣县农机管理总站站长董印江说,作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县从事农机作业的服务组织115家。“包括合作社在内的农机服务组织,通过订单作业、合作作业等形式,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今年小麦机收面积突破81万亩,机收率在99.8%以上。”
尤为可喜的是,近年来我省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麦收期间,记者来到嵩山东麓的新密市来集镇裴沟村,只见一块块不规则的麦田正在收割,大的不足百亩、小的三五亩。履带式收割机在麦田四周收割,轮式收割机在地块中央收割,前收小麦后播玉米。“履带式收割机移动方便、适宜小地块作业,通过履带式收割机、轮式收割机有效配合,今年作业面积超过3000亩。”新密市海松农机合作理事长王海松说。
新密市也是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该市农机局副局长于明安介绍,随着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通过轮式收割机、履带式收割机、免耕播种机等农机科学组合、高效衔接,今年全市39万亩小麦7天完成收种,机收率达98.6%,机播率达99%。
作为农业大省,我省小麦常年种植面积8200多万亩。今年我省组织410万台套农机投入“三夏”生产,其中联合收割机18万台、各类播种机械近100万台。全省农机合作社6000多家,合作社组织参与的农机作业量占到全省的80%以上。未来随着农业不断发展,“机器换人”将成为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怎么种好地”的必然选择,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将成为河南迈向现代农业强省的有力支撑。③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