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四在农家”注入乡村发展新活力.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
富学乐美,多姿多彩。
盛夏时节,作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发源地,遵义市余庆县白泥镇满溪村罗家坡漫山遍野的橘树开始挂果,再过5个月,这座山头将再一次迎来丰收季。
“这些1985年就种下的橘子树,是罗家坡最早发展的产业,与产业一同发展的还有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那是罗家坡最辉煌的时代。”村民周训自豪地说。
当时,“罗家坡经验”不仅成为村村寨寨效仿的发展路径,同时,也成为遵义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
以罗家坡为“点”,遵义以点画圆。2001年,遵义市率先创造性地开展以“富、学、乐、美”为主要内容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要求,在破解“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逐渐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品牌。
经过17年的酝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这场农村革命,不仅成功书写了大扶贫的生动实践,还为当下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走进湄潭县兴隆镇田家沟,青瓦、白墙、雕窗,青山碧水间,一栋栋民居宅院依山傍水而建,犹如一幅生动的水墨画。
“以前这里是没有自来水、不通电,甚至没有一条像样道路的贫困村,当地人是这样形容的,‘田家沟,几大湾,十年就有九年干,顿顿红苕包谷饭,吃水要翻几座山……’。”回想起过去,村民谭世武连连摇头。
乘着“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建设东风,田家沟狭窄的烂泥路变成了宽敞的柏油路,破旧的砖瓦房变成了漂亮的黔北民居,满山遍野的茶树让村民过上了殷实的小康生活。
“9年前,土地里种包谷,即使是丰收年,年收入也只有几千元钱,如今,依托茶产业开办茶叶加工厂,年收入轻轻松松就超过10万元”。村民谭世武高兴地说。
村子的巨变,村民的富足,让田家沟人对发展充满信心。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人民生活大变样……永远跟着共产党,幸福生活万年长。”继《十谢共产党》之后,一曲《感恩新时代》的花灯戏又在田家沟生动上演。
新时代,有新的挑战。
遵义与时俱进提出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新目标。
完善党政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村民自治、规划引领、循序渐进的建设机制;
统筹开展特色乡村、富民乡村、绿色乡村、活力乡村、平安乡村创建;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改善,逐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
遵义正在全力“加载”,努力提交乡村振兴的遵义答卷。
位于新蒲新区的十里荷塘,如今已成为遵义市民近郊休闲的好去处。
十里荷塘·美丽乡村示范带位于遵义洛安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空港新城和新浦经开区之间,贯穿新州镇沙滩村以及虾子镇红乐村,涉及近五千名村民。
“从‘烂田地’到美乡村,简直是改头换面。”沙滩村党总支副书记李方告诉记者。在此之前,沙滩就是“空壳村”,4000余人的村子,除去老弱病残,足足有1500余人外去打工,劳动力流失,土地荒废,村子毫无生机。
2015年8月,十里荷塘?美丽乡村示范带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作为核心区域的沙滩村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两年多的时间里,沙滩村引进天域苗木有限公司,大片大片荒芜的水田通过流转,成为了苗圃基地;白灵湖与鸳鸯湖两座湿地公园也经过精心设计成为村民的“后花园”;一座座民房通过政府统一改造,成为了独具特色的黔北民居。
“村子不仅变美了,还‘活’了起来。”沙滩村的发展变化,村民们有着最直接的体会。看着村子有了大动静,旅游也发展起来了,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王行回家开起了饭馆,凭借一身好手艺,饭馆客似云来,年收入达到50万元,兄弟几人还将联手,将餐饮事业做大做强。
王行的成功只是一个缩影,依托十里荷塘的建设,沙滩村现有“农家乐”20多家,带动就业数百人。截至目前,上千村民返乡发展。
从罗家坡到田家沟,再到如今的沙滩村,遵义“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发展进程在不断演变,更新,升级。
今年4月,遵义市文明委印发了《遵义市“四在农家·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三年行动方案》,将紧紧围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着力“八个坚持”,分年度、分片区、分层次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数据显示,2018年,遵义将创建451个县级以上文明村镇,2019年创建300个文明村镇,2020年创建400个文明村镇,加上已经成功创建的304个,未来三年,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将占遵义市行政村镇的84%以上。
美丽乡村,还看黔北。(黄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