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央视财经评论丨十看“中国经济半年报”之八:看动能
2018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3.1%,增速比全部投资快7.1个百分点。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正加速崛起,新产业新业态对经济的支撑作用逐步增强。新经济加速崛起传递哪些信号?传统产业如何转型升级避免被淘汰?
20日晚,《央视财经评论》系列评论“聚焦中国经济半年报”推出第八评·看动能,邀请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和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做客演播室,深入解析。
“无中生有” 新动能如何激发新活力?
荆林波:新动能是大势所趋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 荆林波:新动能是大势所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都有很多新的业态、新的变化,比如,目前在餐饮和购物这两类场所,大量的无人商店、无人服务的企业,已经慢慢从概念店走向了我们的生活,现在在杭州、上海、北京已经开始有了。我最近刚调研的一个企业是做无人管理的酒店,直接拿身份证办入住,没有门卡,房间门口是门禁,直接扫脸进入,这种业态越来越多。
刘戈:中国创新企业 力气大 闯劲足
央视财经评论员 刘戈:一方面是技术突破型的,另外在模式创新方面,在一些很传统的领域里面,闯劲和力气能够体现出来。比如,一家在资本市场受追捧的英语培训机构,它是把美国中小学老师的资源和中国需要英语教育的孩子,通过互联网结合起来。两个国家的时差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源,以前没有人去对接它。那边的早晨,一些收入不太高的小学老师们,或者因为一些原因失去工作的老师们,正好可以通过视频,去教中国孩子英语,这种创新也能够看到很多。这样的企业成长非常快,可能三年前也就一两百员工,现在就好几千员工了。
“有中出新” 传统动能如何不“传统”?
荆林波:传统企业必须顺势而为 铸新淘旧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 荆林波:中国物流总的费用成本占GDP14.9%,欧美发达国家一般是8%—9%,这里面缺的点特别多,比如空车在高速公路空驶率,我们国家高达45%,传统企业如何利用新技术降低空驶率,才可以换到更多的经济收益?再比如物流集装箱的运输,用集装箱直接运输的比例是比较低的,现在的统计一般认为是4.5%左右,发达国家,像美国在60%—70%左右,这些方式都可以改进。我们过去把物流企业等同于仓储运输公司,而今天考虑怎么把物流公司转型成供应链公司,不仅是仓储物流费用降低的问题,还能延伸前端产品的设计,延伸后端品牌应用和金融,乃至渠道的控制,这是传统企业需要选择的。
新旧动能转换 如何助力?
刘戈:新旧动能既要转换 又要衔接
央视财经评论员 刘戈:有一些传统企业在转换过程中,更强调成为新的行业,也有一些可能不是转换而是衔接。比如,苏宁易购以前是一个很陈旧的家电连锁企业,但是经过十年时间,已经转型成一个智慧零售企业。还是围绕零售做文章,但因为不同的业态,现在卖的东西跟以前不同了,更重要的是卖的方法不一样了。所以新旧动能的转换,不能都是重视新动能,如果能把它衔接转换,仍然会成为我们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动能。
荆林波:惟创新者进 惟创新者强 惟创新者胜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 荆林波:新旧动能的转换有一个主题,就是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这也分三个层面,首先是政府,第二是产业从业者,第三是利益相关体。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政府在进行新旧动能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着力改进营商环境。这将有助于我们培育出更多的创新企业、更多的创新人才。
刘戈:中国巨大的市场是地 对外开放是雨 有地有雨不愁长不出庄稼
央视财经评论员 刘戈:中国近14亿人形成的巨大消费市场,这个市场就相当于地一样,对外开放就是雨,有了地有了雨,地也很肥沃,苗肯定能长出来。目前一些传统产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可能有的时候比较难过一些,但是创新型企业对中国经济都极具信心,包括那些投资人。所以应该对这种动能转换、转型升级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