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记者王世玉:“我手上这个只有30公分长的微小卫星叫做立方星,它的重量只有4到5公斤,里面的载荷也都是以芯片的形式呈现的,它也是目前我国研制出的体量最小的微小卫星之一,像这样一只手就能托起的小家伙却能够进入太空对地进行低轨观测。”
这颗小卫星可以对地面进行分辨率达到100米的拍照,足以观测大范围的天气现象或地面植被生长情况。如今,这种具备“小身材、大用途”的微小卫星,已经逐步成为我国航天科研的重点项目。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总工刘会杰:“它非常灵活,对小卫星来说,发射相对要求是比较简单,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太空。”
尽管小卫星的小体格也蕴藏着可以匹敌大卫星的能力。但大量微小卫星进入太空,只有相互联合形成网络建成系统,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优势。所以,小卫星的组网和运营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军民融合提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军民共建共用也成为微小卫星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