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数据为慢性病管理装上智慧芯
“王阿姨,您好!我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顾洪艳医生,刚刚在家庭签约服务管理平台上监测到您血压波动比较大,请问您今天按时服药没?还是遇到了什么烦心事?”
“谢谢顾医生提醒,出门办点急事,药还没来得及吃,我这会就吃!”
8月4日13时18分,在外办事的王华珍(化名)接到了来自二戈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电话。
72岁的王华珍患高血压已有十余年,每天都要服药控制病情,稍不注意就会引发并发症。
“我亲眼见过几个由于自我管理不到位引起并发症的患者,前车之鉴让我对自己的健康管理格外注意。”王华珍说,可有时忙起来还是会忘,忘了血压就蹭蹭往上涨,控制不住就要去医院治疗,一次几百,多去几次,这笔费用不是小数,如果再引起并发症,费用远远不止这些。
“不过,自从去年年底戴上了它,通过它和它所接入的平台,可以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及时了解我的相关数据并帮我进行更加科学的管理,而且一分钱不花,从那时起我再没进过医院。”王华珍指着自己手腕上的手环向记者说。
王华珍能够在慢性病管理上得到很好的管理和监督,得益于贵阳市六医基于贵州(贵阳)互联网医院成立的全国唯一一个互联网慢病管理科,家庭签约服务管理平台就是他们方便管理慢性病患者的重要平台。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平台的创立者在几年前并不接受这个新生事物,认为大数据怎么能把慢性病人管好?
他就是贵阳市六医的院长康正茂。
康正茂告诉记者,不管是中医讲究的“望、闻、问、切”,还是西医的“问、触、叩、听”,都需要医生与患者进行实质接触,同时辅以体格检查、辅助诊断等项目才能进行诊断,这个环节必不可少并且不可替代,而大数据则恰恰把这些重要环节“成功”避开,医生们靠什么来进行诊断?
改变发生在2016年8月27日,那天,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一名常年患有高血压等病症的患者虽在接受积极治疗,但病情没有好转,正当医疗团队为诊疗方案争论不休时,当值医生利用远程会诊平台与北大医院内心科教授在50分钟中制定了周密、详尽的诊疗方案。随后,医院医护人员严格按照那份诊疗方案进行实施,病人很快就痊愈出院。
“从那时起,我才相信大数据与医疗结合大有可为,并准备利用大数据在医院帮助患者做些什么。”康正茂说。
可大数据与医疗结合可做的事有很多,哪里才是患者真正需要的“痛点”?
经过调研考察,康正茂发现我国慢性病高发已呈“井喷”态势,数据也表明,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居民总死亡率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
康正茂介绍到,患慢性病的人都知道,在慢性病的治疗中,传统治疗只能起30%的作用,另外70%,则要靠自己每天的日常健康管理和监督。管理得好,一生都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反之,有可能会出大问题。
正因如此,2016年10月,基于大数据,贵阳市六医成立了互联网慢病管理科并在贵州(贵阳)互联网医院上建立了家庭签约服务管理平台。
康正茂说:“医院利用大数据把更多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起来,控制慢性病不再反复,让患者少受罪的同时减少在治疗上的花销。”
去年下半年,为了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和监督力度,他们还为一批患者免费提供可穿戴手环。
如今,平台已覆盖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2项中大部分项目和其他必备功能点,已经能够完全支撑基层卫生组织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康正茂告诉记者:“大数据为慢性病管理装上了智慧芯,这种管理方式改变了患者慢性病管理难、控制更难的苦恼,让患者体验到了技术革新带来的甜果。”(曾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