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成都未来的环卫设施如何规划?“厕所革命”在新时代下,要如何进一步智能化?7月24日,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城管委主任王宏斌和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刘晓风做客《新天府会客厅》,就正在编制的《成都市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做了详细的解读与探讨。
将公厕打造为“第五空间”
小厕所,大民生,成都是如何推进“厕所革命”的?在人工智能、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又要如何推进厕所智能化升级?
王宏斌介绍,目前五城区及高新区已完成公厕布点规划并落实控规,公厕平均设置密度将达到每平方公里4.7座。针对公厕供给总量不足,建设标准不高的问题,市城管委计划于2020年前,在人流密集的绿地、广场等区域累计增设公厕800座,改造1500座。
“结合未来发展趋势,规划还提出了打造智慧公厕、试点建设公厕综合体和提高公厕建设标准等要求。”刘晓风表示,规划通过实施“互联网+公厕”计划,开发“公厕电子地图”、手机APP软件等,未来成都将实现公厕节水节能、异味控制、故障报警、便民服务等功能,把公厕建设成为继家庭空间、工作空间、社交空间、虚拟空间之后,人们常来常往的一个新公共空间——“第五空间”。
高标准建设“长安静脉产业园”
什么是静脉产业?静脉产业和固体垃圾处理有何联系?刘晓风介绍,静脉产业包括废物转化为再生资源、将再生资源加工为产品的两个过程,“这个过程如同人体血液循环中的‘静脉’一样,将含有废物的血液导流回心、变废为宝。”
王宏斌表示,在规划设计上,长安静脉产业园将建立固废智能管理、循环经济合作、环保宣教交流三大平台,以及固废协同处置、再生资源示范、绿色发展创新、技术研发转化、生态文化体验五大基地。同时,还将完善静脉产业园各类处置、配套设施和“山水林湖草”生态系统,计划到2035年,建设成集“生态修复、固废处置、生态环保、智慧管理、科技创新”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绿色园区。
成都商报实习记者 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