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位大叔扎根重庆 只为重新 召唤 萤火虫回来
莹火虫被重新唤回到我们的生活中。
萤火虫是小朋友的最爱。 上游新闻记者 邹飞 摄
从事生态农业行业40多年的黄金生讲述萤火虫的生活习性。
“你上一次看到萤火虫,是在什么时候?”见面后不多久,黄金生冷不防抛来这么一个问题。他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源于这个问题。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60岁已是“知天命”的年龄。中国台湾人黄金生却一切从零开始,在重庆为小小的萤火虫重建栖息地,营造适合这群闪亮小精灵的生存环境。他希望把因城市化进程而退居山林的萤火虫重新“召唤”回市民身边。
他至今还没有习惯吃麻辣
但爱上这座山水城市并在此定居
黄金生第一次来重庆是在1997年,他只待了一晚就离开了。
刚到重庆时,黄金生还搞不清楚重庆和四川的关系。下了飞机后,他去便利店买打火机,一进门就被老板“骂”了一句“傻子”。黄金生懵了,掉头就走。当他第二次又被“骂”成“傻子”时,才知道说的是“啥子”(什么)。他说,另一个朋友也因被“骂傻子”,还跟重庆人打了一架。
笑话归笑话,如今,还没习惯吃麻辣的他在重庆定居下来。
他喜欢上这座有山有水的城市,先后去了潼南、武隆、云阳等地,帮当地开发商做休闲旅游规划,做景观设计。
渐渐地,黄金生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跟开发商谈生态,对方却更看重卖房子。”重庆的发展太快,他注意到一些地区的小开发商会为了降低成本,将绿化搞成商业地产项目的点缀,随意栽点草,种点花,摇身一变就成为一个景点,而欠缺对生态持续性的营造和保护。
钢筋森林难见到一只萤火虫
适合其生活的空间在急剧缩小
有一天,在郊外,黄金生偶然发现一只萤火虫发出微弱的光亮,旁边有小朋友兴奋得要命,问妈妈这是什么东西。
“我们有多久没有看到萤火虫了?”黄金生问自己,也问身边的人。他想起小时候,半夜醒来睡不着,听爷爷讲朱元璋,听爸爸讲三国故事,百听不厌。窗外有一闪一闪的萤火虫,安静地陪伴。爷爷说,这是自然界会发光的小精灵,守护着我们的环境。
然而,如今在都市“钢筋森林”里,要见到一只萤火虫却是奢侈的事情。
黄金生开始对萤火虫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发现,萤火虫其实不稀奇,并非珍稀物种。为什么现在很少见到?因为萤火虫只有在未被污染的环境中才能存活。在城市化进程中,适合它们生活的空间急剧缩小——绿地变少,温度升高,不科学地处理垃圾,河流污染,赖以生存的水源被切断,田间的农药把它们熏走。
黄金生说,重庆的夜景很美,商圈的灯光、桥上的灯光、小区灯光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座“不夜城”,但也让不喜欢灯光的萤火虫难以栖息。
它们不是不在了,而是悄悄离你远了,躲到了山里。而人们又追到山里去搞开发,盖房子、建酒店、开民宿,慢慢的,萤火虫只得又往后退了一步。
黄金生萌生了一个想法:把萤火虫重新找回来。
大学城附近租千亩闲置土地
要为萤火虫找回“失去的家园”
复育萤火虫的关键,在于恢复适合它们生存、繁衍的栖息地。
寻遍了重庆周边地区,最后他在大学城附近租下上千亩闲置的土地,利用四面环山的山谷地貌,开始为它们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新家。这个新家最基础的架构就是土壤、水源与光环境。
萤火虫喜欢肥沃、洁净的土壤,于是他先将土地挖了个遍,把残留的毒素、农药全部清除掉。在种植新的农作物时,不使用化学肥料,而是搬来稻草和烂掉的水果。稻草腐烂后形成滋润土壤的腐殖质,烂水果发酵形成酵素,为土壤增加营养。他还鼓励周边村民也不用农药。
城市里各色亮光会打搅萤火虫的交配,甚至屏蔽其闪光信号。当萤火虫感知到外界灯光时,就会停止发光、求偶,为了打造萤火虫喜欢的光环境,黄金生在土地周边密集地种树造林,遮蔽光污染。
萤火虫幼虫需要水源,而这里的地势平坦,存储不了水,他就一锄头一锄头地挖沟,造出高高低低时宽时窄的小溪,增加水的氧气含量,又在水里分批投放小萤火虫喜欢吃的田螺。
深入各地山林寻找适合品种
与昆虫专家探讨交流复育方法
将生态“找回来”以后,需要让萤火虫搬家。黄金生在全国各地寻找适合在重庆复育的萤火虫品种。他深入各地山林,曾在宜宾一个峭壁之下找到了一种比较少见的红背萤,在旁人看来只是一只红色的普通小虫,夜里却能发出迷人的光芒。他小心翼翼地将幼虫带回重庆,投放到稻田、溪流、草地。又漫山遍野捕捉田螺、蜗牛等小动物,分批投放到地里,供萤火虫幼虫取食。
萤火虫的成长分四个形态——卵、幼虫、蛹、成虫。成年萤火虫寿命只有十天左右,但它从卵到成虫,却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从卵变成幼虫需要三周以上,幼虫要经过五、六次蜕皮才能变成蛹,大概历经半年到10个月,从蛹到成虫又需要一到两周。我们通常见到的发光体是幼虫和成虫两个状态。
现在,第一批成虫马上将产卵繁殖出第二代,如果第二代也存活了,那么就代表萤火虫在这个“新家”定居了下来。
黄金生经常与生态专家、中国台湾“萤火虫之父”何健镕博士,昆虫专家许钦演博士探讨,交流萤火虫的复育方法。
目前,已成功复育出8种萤火虫,有黄宽缘萤、巨窗萤、红胸黑翅萤等,预计今年内品种将达到12种。
萤火虫回归小区只需三条件
还能营造生态,拉近人与人的距离
不仅仅是“召唤”回萤火虫,黄金生还有更大的计划。他正在跟重庆一些小区商谈,建议他们让萤火虫重新回到市民家门口。
“迎接”萤火虫走入家门,只需要在小区里有一小块区域,满足三个条件。
一是避免强烈灯光的照射。萤火虫喜欢昏暗的光线,在一个固定空间内,有树木或是装饰物的遮挡,躲开城市灯光;
二是有流动的水源。萤火虫喜欢生活在潮湿、多水、杂草丛生的地方,可以利用自然布景,营造出类似溪水、河流的环境;
第三是需要一块有落差的坡地,挡住周边吹来的有毒害的风。
有了这些环境,结合生态复育技术,再投放一些萤火幼虫,就可以很快开始自然的繁衍。
而如果小区里有了这么一块萤火虫的乐土,小朋友肯定要下楼去玩耍。小孩子们一起玩,交到新的小伙伴,大人则可以在一旁交流。慢慢地,就会增进沟通,将人心凝聚在一起。
黄金生表示,这样以萤火虫拉近人与人距离的做法,目前在日本与中国台湾地区比较流行,通过一个小小的生物搭桥,营造出人的“生态”,让心与心更近。
复育过程影响了200多户村民
他每个月还免费开设“三农讲堂”
黄金生在这里打造萤火虫复育基地,还有一个愿望,让当地村民自觉保护环境,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最初在这里租下土地时,住在附近的200户人家都不看好,有的甚至带着敌意和怀疑。黄金生能够理解,在村民们眼里,他跟所有开放商一样,这是一项好赚钱的项目。
在复育萤火虫过程中,村里人对黄金生的态度慢慢发生了改变。
虽然已办理了50年土地流转手续,但有的村民图方便依旧在地里种菜,发现各种秧苗的时候,黄金生并没有将它们铲除,等快收获时才很客气地告诉他们:这里需要种萤火虫需要的东西,请以后不要在这里种了。
村民们很惊讶,议论纷纷,怎么这个老板这么客气有礼貌。
黄金生确实不像个老板。每天早上6点到9点,他必扛着锄头到田里干活,常常是汗流浃背。种菜、割草、养田螺,都亲力亲为。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为了保留一棵树,宁愿多花钱去改道。
村民们渐渐地发现,自己所处的环境悄然发生了改变。污染减少了,蔬菜变得更清甜,各种农场作物也卖得更好。黄金生每个月免费开设“三农讲堂”,将农业知识传授给村民,他的农场还为一些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现在,村民们都把黄金生当作了朋友,时常送给他一些自己种的瓜果。他们从排斥外地人,到无条件支持。
对于宣传生态理念,黄金生也很执着。他之所以选择大学城,是因为这里每年有5万大学毕业生。“其中可能有100个学生会碰到我,我会给他们讲这个理念,然后每个人又会给10个人讲,这样子传递出去。”
他找回了环境指标“监督员”
望促进环保,让重庆山水更美
八月的一个晚上,晚霞将沙坪坝区大学城附近赖家漕与棋水湾交集处的萤火谷文创农场染红。这里就是黄金生为萤火虫打造的“世外桃源”。晚霞褪去,8点半以后,黑色的天幕渐渐垂下,走进一条石子铺成的小径,突然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星星点点的光亮出现在林间、枝头、溪水中,成百上千的萤火虫轻盈地飞舞,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光痕。溪水中也有发光的小精灵,如星星掉进了水里。一行人轻轻地走路,低声说话,避免惊扰到它们。黄金生叮嘱旁边的小朋友,“不要用手碰它们,触碰会引起萤火虫的死亡。”语气温柔得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
在一块本没有萤火虫的地方把它们“找回来”,黄金生办到了。
萤火虫向来有“环境指标生物”之称,可以从它们的生活状况判断一个地方的土壤、水和肥料情况。于是,让萤火虫当一个“监督员”,今年把蔬菜种下去,并投放萤火虫。一年之后,如果能看到萤火虫,说明这里适合种这种蔬菜,生态是达标了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黄金生的眼中,这小小的光亮寄托了撬动大的生态建设,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让重庆的一山一水更加美丽的愿望。
重庆晨报记者 纪文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