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淘儿童药真有那么神?且听真相在这里
	
	 
		美国益生菌、加拿大的鱼肝油、日本的感冒药、德国的咳嗽药……
	 
		各种海淘、代购的儿童药悉数登场。
	 
		这些风靡朋友圈的药品,是很多爸妈所青睐的。
	 
		家里备上几瓶国外的药品,似乎更放心、更安全……
	 
		家长们真的了解海淘药品吗?
	 
		海淘儿童药真那么神吗?
	 
		海淘药品运输过程有哪些问题?
	 
		为何同一款药国内外剂量使用却不同,家长们了解其中区别吗?
	 
		如果误给孩子用药后会产生什么风险呢?
	 
		为此,
	 
		真相姐为你揭开这些真相.......
	 
		 
		Q1:不了解就瞎屯药?
	 
		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很多家长的焦虑所在。
	 
		可身体健康,生病怎么吃药的比拼有时候看上去会让人无语。
	 
		德语、日语、韩语等说明书对于很多爸妈来说,
	 
		可能简直就是天书!
	 
		 
		对于医学常识,服用禁忌也似懂非懂。
	 
		没有得到医师、药师的专业指导。
	 
		可这样却就敢去跟风海淘药品?!
	 
		海淘药品在法律层面定位于“假药”,
	 
		个人自购使用虽不违法,
	 
		但是药品成分、适应症、适用人群、疗效等都不清楚,
	 
		你就敢给孩子吃?
	 
		胆!真!肥!
	 
		 
		Q2:“漂洋过海”海淘药咋运来的知道不?
	 
		药品的整个储存和运输都需要有一个适当的温度范围,
	 
		超过这个温度或者低于这个温度都会影响到药品的质量。
	 
		可能很多家长都知道冷链物流。
	 
		可你知道,
	 
		譬如温度过低会造成滴眼液的一些药品成份结晶析出,
	 
		当滴入眼中时会造成不适,
	 
		甚至可能会伤害孩子的眼球吗?
	 
		除了温度,
	 
		药品运输储存过程中最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还有湿度,
	 
		因为湿度过高会加速药物变质的过程。
	 
		有一些固体药品,容易吸潮结块,
	 
		如阿斯匹林就会因为潮湿而分解,
	 
		产生对胃部有害的物质。
	 
		如常见的糖衣片、胶囊、散剂、泡腾片等,
	 
		一旦湿度过高就会导致包材或药本身产生变化,
	 
		导致药品失效。
	 
		此外,
	 
		一些生物蛋白类液体制剂如胰岛素、特殊的机械给药装置等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剧烈的晃动和磕碰。
	 
		而一般海淘过程中往往是直邮或由亲友带回国。
	 
		如果导致药品出现质量问题。
	 
		一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时,
	 
		处理和维权就很困难了。
	 
		 
		Q3:如何鉴别药品质量是否有问题?
	 
		1、药品内外包装严重破损、漏液、霉变。
	 
		2、片剂、胶囊的颜色发生改变,表面粗糙或者有裂缝,气味发生变化。
	 
		3、粉末颜色发生变化、结块。
	 
		4、透明的液体制剂中有明显沉淀、摇一摇后也没有溶解。
	 
		5、软膏、乳膏颜色发生改变,有油漂浮。
	 
		6、本应透明的眼药药液变浑浊。
	 
		但是这些方法都无法完全保证药品质量,
	 
		要从根本上保障用药安全,
	 
		还应使用国家批准的合法药品。
	 
		 
		Q4:为何同一款药品国内外剂量使用却不同?
	 
		家长们真的了解其中区别吗?
	 
		如治疗癫痫的药物卡马西平,
	 
		不管是在美国还是中国,说明书上都有标注,
	 
		这个药本身会产生一个特别严重的不良反应,
	 
		而这个不良反应,
	 
		亚洲人的风险比白种人和黑种人要大10倍,
	 
		药品说明书上明确标注了,
	 
		这个风险的差异是来源于人种的基因。
	 
		所以在说明书上建议,
	 
		如果在亚洲,包括在中国用,
	 
		建议有条件的话应该做相关的基因检测来排除安全风险,
	 
		但是对于白人或者黑人为主的国家里面,
	 
		这个药可能不会这么明确地标注这种基因导致的安全性风险,
	 
		因为引发风险相对来说是很小的。
	 
		再比如普米克令舒,用于儿童雾化吸入治疗的药物。
	 
		美国说明书儿童标注0.25mg,每日一次,
	 
		而相同厂家相同药品的中国说明书标注0.25-1mg,每日两次。
	 
		临床上中国用药剂量大于美国,
	 
		是因为中国使用的雾化泵产生的粒径较大,
	 
		因此为了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需要加大给药剂量。
	 
		所以哪怕是相同的药物,
	 
		在国内外在说明书上的标注用法都是不一样的,
	 
		如果海淘药品按照当地的说明书来使,
	 
		可能造成孩子的误服。
	 
		 
		Q5:如果误给孩子用药后会产生什么风险呢?
	 
		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
	 
		用错了更是雪上加霜,
	 
		另外,
	 
		很多海淘的药忽视了它的用药注意事项等安全提示,
	 
		譬如说禁用于部分人群的药品,
	 
		就有可能导致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甚至死亡。
	 
		但是以现在的医学药学条件下,
	 
		没有办法可以杜绝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我们要尽量避免。
	 
		 
		Q6:如何尽量防范儿童药物不良反应?
	 
		在儿童用药应尽可能选用儿童专用药。
	 
		俗话说,
	 
		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脉注射。
	 
		儿童用药应在医生、药师等专业人员指导下用药,
	 
		避免自行用药。
	 
		一旦怀疑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就医。
	 
		对于非专业人员来说,
	 
		可以遵循的简单原则是:轻微症状可以先观察,
	 
		如果症状自行缓解或消失就继续用药,
	 
		症状持续或加重或出现严重症状需停药及时就诊。
	 
		 
		 
		Q7:如何简单辨别合法儿童药品?
	 
		合法药品包装上印有原国家食药监总局批准的国药准字号,
	 
		在原国家食药监总局网站上检索该药准字号能检索出药品与生产企业信息,
	 
		部分药品企业也提供防伪标示以供鉴别。
	 
		 
		有话说:
	 
		说了这么多,
	 
		在这里还是希望家长们在用药的时候认清药物的成分,
	 
		科学的选用安全、有效的药物,
	 
		对于海淘药品不要无意识的跟风。
	 
		其实家长们倒不如学习更多儿童疾病科普、医学常识等,
	 
		在宝宝生病时候多点听取专业儿科医生意见,
	 
		科学面对儿童疾病。
	 
		(记者 袁晗)
	 
		(采访专家:北京儿童医院药学部主任王晓玲,北京儿童医院药学部主任助理徐啸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