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危机时刻:2030年高温热浪 应该如何应对?

   2018-09-19 搜狐网14260
核心提示:原标题:2030年高温热浪将成中国夏季新常态 应该如何应对?不少小孩在家长的带领下在水中纳凉。陈超 摄到二三年高温热浪将成为中

原标题:2030年高温热浪将成中国夏季新常态 应该如何应对?

不少小孩在家长的带领下在水中纳凉。陈超 摄

到二三年高温热浪将成为中国夏季天气的新常态

气候变化风险加大 我们该如何应对

本报记者 付丽丽

“刚刚过去的7月,大家对高温天气印象深刻,以前说高温天气是极端事件,到2030年高温热浪将成为中国夏季天气的新常态。”9月18日,在2018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气候变化:科学与传播”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说。

丁一汇的这一开场白,立刻吸引了与会者的注意力。据他介绍,气候变化后,除高温热浪外,人类面临的另一大风险就是全球暴雨和洪水的增加。以上海徐家汇为例,上海有长达100多年的一小时暴雨量统计,即一小时雨下的有多大。数据显示,100多年来,其小时降雨量在不断上升,尤其是1960年代以后上升速度更快。“城市化是气候变化的一个反映,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逢雨必涝,而且,越是繁华的地方雨量越大。”丁一汇说。

与丁一汇不谋而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以下简称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翟盘茂表示,城市对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有研究表明,城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的75%以上;同时,城市建筑集中、人口密集、交通繁忙、暴露度大和脆弱性强,是气候变化高风险区。

“受全球变化和城市化效应双重影响,未来城市极端事件发生概率将进一步增加。”翟盘茂强调,近30多年中国7个超大城市升温速度比全球平均升温速度更加明显,如果全球平均增长1℃,我们的大城市已经增加了2℃。

在研究中,丁一汇曾对上海贸易中心做了一个淹没情景图,结果显示,在气候变暖2℃时,由于海平面上升,陆家嘴有一半将被淹没,在4℃时,就要被全部淹没。

面对如此风险,人类该如何应对?“适应、减缓。”丁一汇说,必须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按照《巴黎协定》的约定,在1.5℃—2℃升温下,中国将在2030年总排放量达到峰值。这是中国科学家对未来走低碳发展之路所做的碳排放的预算,如果不走这条路,碳排放就不能达标,由此带来的环境和气候问题也将不可逆。

至于低碳之路具体该怎么走,丁一汇表示,就是淘汰化石能源以及落后产能,让煤、石油、天然气等退出能源历史舞台,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在过去10—15年,美国、欧洲通过走这条路,实现了保护环境与发展的双赢,中国也可以。”丁一汇说。

就此问题,翟盘茂表示,城市在全球变暖和城市化同时影响下,其致灾因子在增强,因此,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治理和适应减缓措施,来减少人们的风险。事实上,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城市也有着独特的优势。如应对气候变化需要的资金、政策、技术等,这些在城市里都是很强的。城市经济发达,是各种技术创新的中心,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都便于管理等,可以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技术支持。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看来,低碳与每个人密切相关,而且符合经济理性。低碳的经济理性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即理性预期、风险规避和收益最大化。潘家华解释,正如人们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并不见得是当下最好的选择,而二三十年之后,却符合人们的预期。再就是风险规避,每个人都不想过夏天被灼烧的生活,那就从现在做起,低碳生活,减少排放。

“气候变化关系着每一个人。因此,要研究一些更好的方法和策略,提升人们的科学素质,增加对气候变化的理解,让持有不同观点,或保守或激进的人们都从自身做起,关注环境,减少浪费。”IPCC第二工作组副主席Stuart Mark Howden说。

(科技日报北京9月18日电)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李年茜 UN899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 qqzyw999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