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收视率造假产业化 年产值 几十亿 被揭黑幕后面临严查
在电影行业“阴阳合同”事件不断发酵,引来明星工作室的影视公司大面积补税之后,最近电视剧行业也引爆了收视率造假的行业潜规则,一部电视剧如果不花上几十万买收视率,可能和观众根本见不了面,而每年投入到这上面的资金可能达到几十亿之巨。
捅破这层窗户纸的是导演郭靖宇,他的新作《娘道》最近要在某卫视播出,但该卫视购片主任要求郭导演联系某位神秘人物购买收视率,否则电视台不买,结果这位神秘人物开价90万一集,按照《娘道》80集的长度就需要7200万。
而这部电视剧卖给该卫视每集的价格是130万,也就是说70%的收入都要用来买收视率。出于给不起或不愿给的原因,双方最终谈崩了,郭导演愤而在微博上揭露行业潜规则。
提供收视率造假的势力敢于如此狮子大开口,是因为不买收视率真的会死得很惨。
正在播出的古装剧《天盛长歌》在豆瓣等平台上的评分很高,观众口碑不错,但因为没买收视率,导致被播出的卫视砍掉14集,损失超过一个亿。
收视率本来是一个衡量广告投放的指标,广告主或其代理公司在电视台投放广告的时候主要参照这个指标,因此电视台就要想尽办法提高收视率,与提高节目品质相比,直接拿钱买当然更省心省力。
而且随着2015年“一部电视剧只能在两家上星频道同时播出”政策的执行,电视剧形成买方市场,电视台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所以电视剧的制作方就成了倒霉蛋要自己承担购买收视率的成本。
如此一来闭环就形成了,电视台和广告商签的广告合同,以及制作方和电视台签的购买合同,就都有了收视率的承诺,大家敢于承诺是因为这个指标是用钱买来的,而不是真实的市场反应。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制作方要预留出买收视率的费用,必然削减在剧本和拍摄上的投入,造成“类型剧+明星+买收视率”的套路成为最优选择,那些把资金和精力放在提高片子质量上的良心制作方反而要冒很大的市场风险。
于是这几年雷人剧情、五毛特效和面瘫表演大行其道,因为再垃圾的东西,只要买了收视率,都可以卖给电视台包装成“热播剧”,至于观众骂不骂,那是另一个问题。这样最终损害的仍然是观众的利益。
郭导演揭开行业潜规则之后,广电总局表示要开展调查,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电视台购片负责人直接告诉制片方去买收视率,而且精确到人,从这种环环相扣中不难想象其中存在巨大的权力寻租空间。
类似收视率造假的情况也发生在互联网领域,而且更加突破我们的想象力,网剧《楚乔传》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互联网平台上的播放量都超过450亿,按照这两部剧的集数,需要有8亿人每集都看,才能达到这个播放量。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如果广告主还按照单一指标简单粗暴的投广告,购买收视率和播放量的情况就不会完全消失。
或许广告主也该自我反省,电视剧行业这么折腾搞收视率造假,最后骗的都是自己的钱。面对这个全行业都知道的潜规则,为广告主在电视台投放广告的负责人或代理公司难道一点都没有耳闻吗?
您对收视率造假有哪些观点?欢迎在节目下方留言,与薏菲共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