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聚合各方力量 夯实稳定脱贫基础
核心阅读
在较短的时间内让贫困户实现增收、稳定脱贫,必须创新扶贫模式 政府主导,贫困户抱团嵌入优势产业之中,通过龙头企业发挥资源优势,产生效益,确保贫困户稳定收益
55岁的王廷会是河南省内乡县余关镇黄楝村黄北组贫困户。记者来到他家时,他刚从地里摘了一麻袋李子回来。妻子智力残疾常年用药,王廷会自己也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干不了重活,女儿刚上小学四年级。尽管生活条件不是太好,但对未来生活,王廷会充满着希望。“日子越来越有盼头,心情也越来越舒畅。”
内乡县全面推行党委政府领导下的“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合作社+贫困户”的资产收益扶贫模式。这一模式由政府主导,贫困户自愿加入聚爱合作社,合作社向金融机构申请扶贫贷款,统一建设高标准猪舍,租赁给当地的龙头企业——河南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使用,牧原集团确保每年给每户贫困户至少分红3200元。加上光伏扶贫全覆盖推行,每年能给贫困户带来至少3000元的资产收益,内乡县每户贫困户每年至少可获稳定收益6200元。
整合资源实现共赢,贫困户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增收、稳定脱贫
“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让贫困户实现增收、稳定脱贫,必须创新扶贫模式。”内乡县县长杨曙光介绍,全县近1.6万建档立卡贫困户中,2/3贫困户有病有残疾缺少劳动力,当地的上市公司牧原集团有扩大发展规模的需要,金融企业也希望找到风险较小的扶贫模式。于是县委县政府牵头,把各方资源整合到一起,设计了资产收益扶贫模式。
这种模式很好契合了各方需要,实现了五方共赢。
贫困户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内乡县聚爱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国甫介绍,贫困户根据自愿原则,利用到户增收资金入股合作社,合作社还为每户贫困户向金融部门申请扶贫贷款,建设标准化养猪场,然后租给牧原集团,租金收益用于贷款还本付息,并连续10年给贫困户每年至少分红3200元。目前入社的15263户贫困户共分红近7000万元。除了分红,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还可以到牧原集团养猪产业链上就业。黄楝村贫困户张新珍患有先天性眼疾,妻子连续两次动大手术,最多时外债高达近20万元。现在,他在牧原集团内乡公司7分场的公益岗位就业,月工资2000元。住在易地扶贫搬迁的新房里,张新珍笑着对记者说:“苦日子到头了,好日子就要来了!”
贫困村顺利解决了集体经济“空壳化”问题。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内乡县支持引导贫困村成立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县财政向每个合作社注资20万元,合作社由牧原集团担保增信,再向金融机构贷款80万元,每个合作社把100万元入股牧原建筑公司作为优先股,按年化10%的收益分红。前4年,合作社扣除利息后每年净收益8万元,县财政每年为贫困村安排20万元还贷,4年还完后,每个贫困村有资本金100万元,每年分红收益10万元。
地方政府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有了强力保障。杨曙光说:“这种资产收益扶贫模式配以光伏扶贫、扶贫车间等举措,组成‘扶贫套餐’,如期脱贫摘帽我们有信心。”扶贫还实现了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同频共振,去年内乡被评为河南省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县,全县财政收入增长28.88%,增幅居全省第三。
企业和金融机构也是资产收益扶贫模式的受益者。牧原集团副总裁曹治年坦言,企业扩大再生产需要资金、土地和地方政府的支持,这种模式通过和贫困户的捆绑发展,让企业不增加负债率,有效提升了产能,牧原愿意推广这种合作模式。风险较小,规模效应明显,金融机构也认同这种模式,目前国开行河南分行、内乡的农商行、邮储银行、人保公司、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都积极参与其中。
资产收益扶贫模式风险可控,发展可持续,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预期
目前来看,这种扶贫聚合各方力量,发挥了很好的减贫效益,这种模式是否可持续呢?
“这种扶贫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在党委政府主导下,贫困户抱团嵌入优势产业之中,通过优势龙头企业发挥资源优势产生效益,确保贫困户有稳定收益。”杨曙光说。
在资产收益扶贫模式中,龙头企业的盈利是基础和保障,这会不会把风险过度集中到企业?对此,牧原集团党委书记、总裁秦英林并不担心。他认为,这种模式有“四好”——
好行业。养猪产业发展空间大,目前正向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好企业。牧原集团是优质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强,抗风险能力强。
好资产。聚爱合作社建造的高标准现代化猪舍,环保节能、智能高效,使用寿命可达30年。
好收益。聚爱合作社通过出租资产获利,市场风险较小;贫困户按季度获取分红,收益持续稳定。
聚爱合作社综合办主任刘伟对“5+”扶贫模式的安全性很有信心。他说,这一模式整体上是个市场化运作的产业扶贫模式,财政无需兜底;合作社贷款有猪舍这一实物资产抵押,银行资金比较安全。
张国甫也有信心。他坦言:“万一最坏的情况出现,牧原集团经营困难,我们也不怕。因为合作社有现代化猪舍这一优质资产的处置权,猪舍使用价值高,流通不难,我们的本金比较有保障。”
当前,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实现了对全县贫困户的全覆盖,这会不会养懒汉?
“大多数贫困户缺劳动力、缺资金、缺技术、缺销路、缺胆量。这种模式让很多贫困户人生第一次有了持续稳定的收入,并有了稳定的收入预期,增强了他们的发展自信和内生动力,很多贫困户拿到分红后去发展新的产业。”杨曙光说。
王廷会告诉记者,以前家里穷,发展产业没有启动资金,自己也确实没有好好干;现在手头有了点小钱,干事的信心更足了。“我种了9亩李子,今年头一年挂果,能收入1万多元。”
在8个省份31个贫困县复制推广,吸引国际组织关注与合作
作为多方共赢且可持续的精准扶贫创新模式,这种扶贫模式在全国产生了影响,100多个贫困县纷纷组团到内乡考察,多地开始学习推广。河南镇平县和想念集团、淅川县和金冠集团联手已经复制了该模式,分别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9069户和8676户;南阳市13个县市区整市推进这一模式,将新带动14.4万贫困户、33.43多万贫困人口脱贫。
牧原集团积极向全国贫困地区布局养猪产业,将这种扶贫模式复制推广,截至目前,这一模式已在8个省份31个贫困县落地,直接帮扶贫困户12.16万户、贫困人口32.15万人。
由104家央企出资组成的央企扶贫基金也看好这种模式。7月13日,该基金与牧原集团在京签署协议,联合投资24亿元面向全国22个贫困县开展生猪养殖产业扶贫。
资产收益扶贫模式不但花开国内,也吸引了国际组织目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国别主任万杨先后两次率领专家团队走进内乡调研。万杨说,这种扶贫模式,让他们找到了中国贫困地区与联合国减贫和可持续发展的结合点,找到了可带动世界贫困地区减贫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他们计划利用联合国在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促进内乡在探索脱贫攻坚新方法、新路径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环境改善、人民生活等全面提升,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进而创新出更有国际影响力、具有包容性和普惠性的减贫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模式,用联合国语言体系向世界讲述中国扶贫故事。目前,内乡县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就实施“减贫和可持续发展示范区”项目达成了框架协议,项目在稳步推进落实中。
世界银行十分关注这种扶贫模式。驻中国首席代表瑞沛森已与内乡县和牧原集团进行沟通交流,他表示,将适时启动合作机制。
《 人民日报 》( 2018年09月30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