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精准帮扶 巧解“心结” 丽水龙泉基层矛盾化解引入心理服务

   2018-10-11 人民网790
核心提示:原标题:精准帮扶 巧解“心结”10月10日,丽水龙泉市剑池街道干部余展去找市民张雪花(化名)。不巧,张雪花去邻居家串门了,吃
原标题:精准帮扶 巧解“心结”

10月10日,丽水龙泉市剑池街道干部余展去找市民张雪花(化名)。不巧,张雪花去邻居家串门了,吃了闭门羹的余展反而很高兴,悬了一年的心终于放下了。

10年前,张雪花的丈夫和独生子相继离世,张雪花难以接受,一下子变得很偏执。街道干部闻讯后上门走访,想提供帮扶,被拒之门外;请她去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接受心理疏导,也被断然拒绝……

失独困难家庭、农村留守老人、涉罪未成年人、精神障碍患者是“心理弱势群体”,各有各的心结。去年底,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龙泉整合全市力量,率先开启“走出去”的社会心理防护机制。今年3月,市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正式成立,法院、检察院、公安、教育、妇联等10家单位相继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19个乡镇全部设立乡镇(街道)心理服务中心。

龙泉聘请113名心理咨询师组成心理咨询专家库,同时吸纳公益社会组织志愿者、基层乡贤和特殊人群心理服务团队等1000余名社会力量;各基层干部、专职网格员在今年5月分批接受系统心理专业培训,成为联系“心理弱势群体”的前沿触角,主动收集他们的心理状况。一张“精准心理疏导、精准危机干预”的社会心理防护网就这样建立起来。

“润物细无声”的心理疏导,不仅帮助了有心理疾病的群众,还促进了村(社区)的平安稳定。芳野村83岁的张大爷(化名)在老伴过世后变得非常消极。街道、村干部在心理咨询师陈秀敏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帮扶,请几位七八十岁的老人一起到张大爷家闲聊,前后上门10余次,慢慢化解了他的心结,也给村民们普及了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

“以前,我们只知道调解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个‘情’该怎么掌握呢?现在有了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我们就清楚了,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已经做了20多年“老娘舅”的余水仁说。

截至今年9月底,龙泉乡镇(街道)级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平均提高了3个百分点。

(责编:郭扬、翁迪凯)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