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现代中国考古学的摇篮 殷墟迎来科学发掘90周年

   2018-10-14 人民网1280
核心提示:原标题:现代中国考古学的摇篮 殷墟迎来科学发掘90周年游客在安阳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内的妇好墓参观。10月13日,殷墟科学发掘90周

原标题:现代中国考古学的摇篮 殷墟迎来科学发掘90周年

游客在安阳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内的妇好墓参观。10月13日,殷墟科学发掘90周年纪念大会暨殷墟发展与考古论坛在安阳市举行,200多名中外专家学者参加大会。新华社发

10月13日,殷墟科学发掘90周年纪念大会暨殷墟发展与考古论坛在安阳开幕。200多名从事考古学、历史学、文字学、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外专家学者齐聚安阳,回顾中国考古走过的90年风雨历程,共商殷墟保护与发展大计。

此次纪念大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省文物局、安阳市人民政府主办。会上,李济、董作宾、石璋如、梁思永、郭宝钧、夏鼐等老一代殷墟考古人的影像一一出现在大屏幕上,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殷墟是现代中国考古学诞生和成长的摇篮。”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说,在殷墟科学发掘过程中,我国考古学的理论、方法、技术得到不断创新和完善。

1928年10月13日,身穿长袍马褂的董作宾在殷墟挥出第一锹,揭开商代都城的冰山一角,开启中国长达90年对上古文明的探寻。

90年殷墟考古发掘,确证了商王朝的存在,中国早期历史探寻从此有了支点。

一个布局合理、人口众多、手工业发达的商代都邑呈现在世人面前:宫殿、王陵、居住遗址以及甲骨文、妇好鸮尊等出土文物,无声地诉说着失落王朝的繁华。

郑振香、刘一曼、杨锡璋、徐广德、刘忠伏、孟宪武6位考古学家为殷墟科学发掘、保护、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纪念大会上,他们被授予殷墟考古发掘“功勋人物”纪念章和纪念证书。

为把殷墟建设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窗口和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安阳市人民政府分别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签署了合作共建殷墟遗址博物馆、殷墟国际研究中心、数字殷墟框架协议。专家学者们联名签署了《殷墟发展共识》,呼吁保护遗址的真实性、完整性,激活殷墟遗址的生命力。

据悉,纪念大会为期两天,同步举办“晚商考古新发现”主题沙龙、殷墟发展与考古论坛等活动。

(责编:尚明桢、慎志远)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