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叫“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说的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现象,但是揭示了一个真理:用进废退,生命在于运动。对于健康而言,说运动是“金”,又何尝不可呢?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大自然一年中运动变化的规律。中医学认为,天人相应,“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黄帝内经·岁露》)人体必须顺应天地变化的规律,保持机体与自然的平衡,才能顺利安康地度过一年四季。《黄帝内经·素问·微旨大论》指出:“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然而何谓“气交”呢?就是“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人处天地之“中”,我们运动的原则,当然要顺应天地间的自然变化,顺应阴阳消长运行的规律、气机升降的规律、天气地气开合的规律。
第一,遵循四季规律做运动。
1.春季适度运动,对人体的阳气有长养的作用,运动本身也符合“春者,蠢也,动也”之本意。春天阳气微弱,做剧烈运动会耗损阳气,和缓的运动最适合,比如踏青、伸懒腰、打太极拳、放风筝、爬山等,这对阳气的生发、肝气的疏达,皆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春季风多,风为百病之“源”,风大的时候,无忧建议尽量少在室外锻炼。
2.夏季运动,可以加速体内的新陈代谢,并且有助于发汗。夏天要“以汗制汗”,依据《黄帝内经》的说法,夏天气要外泄,运动就是重要的排汗方式。如何排汗?首先要辨认汗出自哪里,“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黄帝内经·经脉别论》)。夏天不宜做剧烈运动,最好在清晨和傍晚较凉爽时进行室外运动,适宜运动量较小或适中的运动方式,如游泳,既能祛暑降温,又能有效锻炼肺功能,还可选择散步、慢跑、八段锦等。但切忌过度锻炼、带病健身,以免加剧正气损耗,反而不利于养生。
需要强调的是,夏天运动一定要适度。运动过于激烈会导致大汗淋漓,人体汗水宣泄过多,伤阴损阳。
3.秋季运动,应遵守“秋季养收”的养生原则。散步、登高、跑步、打太极拳等户外运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耐寒抗病能力,补养肺气,消除秋愁。秋季干燥,运动时要注意阴精内蓄,不要让阳气外耗,动作宜平缓温和,周身微热,汗出即止,勿汗出淋漓。
4.冬季运动,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必待日光”,二是“无泄皮肤”。前者指明了运动的时间,后者指明了运动的强度。只要把握好这两个原则,就能收到“不扰乎阳”的养生效果。早晨是冬季一天中最冷的时候,寒为阴邪,最伤人阳气,起床太早锻炼反而伤身,所以应在太阳出来之后锻炼。冬季以“封藏”为本,需要我们保存实力。保本运动时还要注意“无泄皮肤”,运动时大量出汗、皮肤开泄,是在耗散阳气。冬天阳气是潜藏的,运动量过大就会“扰乎阳”,所以运动时要以练静功为主,打坐是一种不错的办法。除了打坐外,一些比较轻柔的运动,如八段锦、五禽戏、踢毽子、打太极拳等也比较适合。每天的运目、搓耳、叩齿、搓鼻、揉腹,更是冬季不能缺少的健身项目。
第二,遵循昼夜规律做运动。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一种逍遥于天地之间而怡然自得的理想状态。大自然是有规律的,古人从大自然的变化中,找到了日月星辰升沉的规律,从中摸索出了各种各样的道理。在人力改变不了自然的年代里,古人们只得遵循这样的作息规律,顺自然而行。一年有四季,一天也分四季,早晨相当于春季,所以应在早晨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开始一天的运动,运动就升阳,自然界的太阳和人体的阳气同步升起。太阳落山后,相当于秋季,自然界阳气渐藏,阴气渐盛,此时应该放松心情,静养滋阴。夜幕降临,百鸟归林,相当于冬季,应该收藏阳气,此时,您还拼命锻炼,可不就是耗费阳气?许多朋友由于白天工作繁忙,早出晚归,为了锻炼身体,晚上去健身房锻炼,弄得大汗淋漓,这就不可取了。我们可以散步、打坐、做瑜伽、读书等,不扰动将要潜藏的阳气,不与自然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