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前几天刚买完54亿军火 印度国防工业为什么就是发展不起来
不久前,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印度,又给印度带去了一份军火大单——价值54亿美元的S-400防空导弹系统。之所以称作「又」,是因为这些年,印度从俄罗斯采购的武器实在是太多了。
普京和莫迪
印军武库中的俄制武器
作为国际上数一数二的军备外购国家,印度的武器装备,国产的很少,大多数引自美、英、法、俄以及以色列等国家。武器类型五花八门,从陆军用的坦克、榴弹炮到海军的航母、潜艇再到空军的战机、导弹等,其中,数量最多、成体系化引进的就是俄罗斯的武器。
比如,陆军中的T-90坦克和米-17V5军用直升机,海军中的「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查克拉」号核潜艇、米格29-K,空军的苏-30MKI、米格-29和伊尔-78空中加油机,都来自俄罗斯。而且,这些武器都是印军现役中的绝对主力。
「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
所以,毫不夸张地说,俄罗斯的武器撑起了印军作战装备的半壁江山。其实,从前苏联时期起,俄罗斯就成为印度固定的武器供货商。
印度为什么要买俄制武器?
印度买俄制武器,既是历史选择,也是现实需要。
独立之初,印度军队主要使用美式装备。这些装备大部分是二战期间美军在此训练国民党军队所剩留的。之后,世界进入冷战状态,由于印度特殊的战略地位,美、苏两大国都想拉拢印度。
俄罗斯租给印度的「阿库拉」级核潜艇
美国的手段是继续援助或出售武器,苏联的方式则是帮助印度人建立工业体系。一直到1962年中印战争前后,苏联才在援印武器方面有所突破,向印度援助了一批先进的武装直升机和一座米格-21飞机工厂。
逐渐地,印度人发现,美国人在援助武器时,总是附加一些政治条件,比如,要求卖给印度的武器不能用于同巴基斯坦作战。同时印度发现,美国人同时与巴基斯坦关系也不错,也在卖给巴基斯坦人武器。
对于一向把巴基斯坦看做死敌的印度人来说,这是无法接受的。相对来说,苏联人的援助更实在也更专一点,所以,印度整整一代官员、学者、记者都将苏联看做是真正的「朋友」,而美国是最不友好的国家。
印军的苏-30 MKI战斗机
这种立场在印巴战争中变得更加鲜明,美国在战争中更多的是支持巴方,并领导西方国家阵营对印度实行军事禁运。
这种翻脸比翻书还快的行为,令印度深感不安,加上对抗中国的压力,印度迫切地需要有个强援给自己撑腰,所以倒向苏联。1971年,双方签订了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和平友好合作条约》,大量苏制先进武器源源不断地进入印度。
与其他国家的不同,苏联人对武器款项的要求并不全是硬通货,而是创新了多种支付方式,比如印度可以用自己生产的产品换取军事装备和零部件,一些影印机、电冰箱、电视机等西方和日本特许印度生产的产品,连同衣服鞋帽等日用品一起被运往苏联,用来换取米格飞机、坦克和军舰。
印度由此成为苏联许多轻工业品和大量日用消费品的供应国。这对独立不久、外汇相对不足的印度来说,当然是乐意接受。
到了20世纪80年代,印度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武器进口国。其中,来自苏联的武器占了大头。冷战结束时,印度100%的地空导弹、75%的战机、60%的攻击机、100%的履带式装甲车、80%的坦克、100%的导弹驱逐舰、95%的常规潜艇和70%的护卫舰都来自苏联。
印军的T-90坦克
买买买与自主生产的纠结
这样在国际武器市场上买买买,本非印度所愿。
几百年被殖民的惨痛经验,使独立后的印度更加重视自力更生,体现在军事领域就是装备本土化生产。遗憾的是,直到今天,其自主化生产能力的梦想依然无法照进现实。
印度独立后就确立了称霸南亚、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军事大国的国家战略。然而,由于英国政府的有意限制,殖民时期印度国防工业发展极其缓慢,独立时,印度仅从英国手中接手了17家技术落后、设备落伍的私营兵工厂,总产值不足800万美元。
印度军人
以这样的国防工业水平,显然无法支撑起印度的大国梦想。
另一方面,印度独立后在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处于左右逢源的境地,外援武器不断涌入,它的周边又缺乏紧迫的战略威胁,所以中印战争之前,印度一直自我感觉良好。
凭借不结盟运动实现了印度的大国地位,军事实力在南亚地区没有敌手。结果就是,他们尽管提出自主的口号,但因为缺少现实威胁而动力匮乏,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十多年发展时期。
1962年的中印之战一定程度上打醒了印度。此时迫切想扭转不利局面的三哥,又有点急功近利了,他们把目光瞄向世界武器市场,希望通过购买或者与苏联合作生产来建设强大的武装部队。
这样的买买买,的确使印度军队的纸面实力非常好看。但对自主生产能力却是灾难性的打击。
一方面,由于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和技术主要靠苏联供应,在高精技术上产生了严重的依赖症,印度本土国防工业科研团队和企业得不到锻炼,只能生产一些中低端装备。
印度的S-400防空导弹系统
另一方面,苏联将印度看做长期客户,经常以低于其他军火供应商的价格出售武器或技术,同时在印度官僚和政治家阶层建立了游说集团,鼓吹苏联武器多么多么好,进一步削弱了印度自力更生发展武器的积极性。
印度武器国产化之路还有多远
大量引进俄制武器,对印度而言,弊大于利。除了上文提到的对自主能力的限制,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苏联提供生产线和零部件,也是有条件的,即不允许印度向国际市场出售引苏技术生产出来的武器或者零部件,此举剥夺了印度创汇和与其他苏联武器进口国发展军事关系的机会。
失事的印军米格战机
其次,维修和保养成本高,一些武器一旦出现故障,往往需要运回苏联修理。更棘手的问题是,苏联解体后,很多制造商关门歇业,印度不得不在前苏联各共和国之间奔波,寻找武器部件的生产地。有些制造商还坐地起价,与印度政府重新谈判,又增加了维保成本。
第三,与苏联走近,使西方国家对印度进一步警觉,唯恐将自己的先进技术提供给苏联的盟国,以当时苏联情报机构的能力和印度的保密水平,西方国家的担忧不无道理。这就基本上断绝了印度从其他渠道购买先进武器的可能。
冷战结束后,印度再次进入「左右逢源」的状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西方国家将其视为「必须争取的国家」。俄罗斯作为苏联的继承者,为了继续保持在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力,鉴于自身国际地位的下降,进一步加大了对印度国防工业的支持。
印度自己经过反思,认识到自主的重要性,并很快在核武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但几十年引进武器的惯性短期内要停止,可能性不大。不同的,只是引进武器的渠道较之前丰富了。
然而,毕竟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周期较长,如舰艇、飞机、坦克等,往往可以使用几十年的时间。印度现役装备中大量的俄制武器的存在,加上俄罗斯这边的努力推销,印度在引进俄制武器方面显得欲罢不能。能不能下定决心提高武器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取决于印度领导人的决心。
印度总理莫迪
如果继续满足于引进武器带来的虚假繁荣,印度可能永远都不能摆脱外购为主、自主为辅的武器装备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