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大东区的上汽通用北盛汽车生产线。
11月5日,记者从市外经贸局了解到,今年以来,沈阳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区域合作持续深化。对外经贸出现较快增长,1―9月份:
年初以来,沈阳加强了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对外开放领导小组,召开对外开放专题工作会议,围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一带一路”等对外开放战略,主动适应新变化,积极应对新挑战,推进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开放活力不断增强。出台一系列对外开放指导性文件。出台《关于以全面开放引领全面振兴 推动形成沈阳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实施意见》,明确全面开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定位,提出优化载体支撑、推动招商引资、建立优惠政策、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深化国际产能合作等政策举措,进一步推动全市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出台《沈阳市优化开发区(园区)规划完善功能配套的指导意见》《沈阳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等17个政策性和制度性文件,为沈阳振兴发展增添新的动力与活力。同时,编制对外开放专项规划,出台《沈阳市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规划 (2018-2030年)》,明确提出到2030年把沈阳建设成为具有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金融商贸重镇、科技创新高地、交通信息枢纽以及国际交往门户、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等主要功能的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1982年,美国在沈设立第一家合资企业——沈美日用品有限公司,当年并未进资,沈阳市的实际利用外资数据起始统计年限为1983年。1983年以来,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99.9亿美元,年均增长21.2%。现存外商投资法人企业共2470家,来自五大洲的54个国家,其中有96户世界500强企业累计投资167个项目。全市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收入总额为3288亿元,从业人员18.8万人,占全市城镇从业人数的12.8%。纳税百强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占40%,纳税总额约360亿元,占全市税收的60%。从内资来看,2009年以来,累计引进内资9421亿元,年均增长0.8%,引进超百亿元以上项目44个,有效促进了沈阳的产业优化升级。
沈阳市积极推动自贸区建设,总结梳理两批共40余项创新案例,相继出台200条政策清单,以及支持产业集聚的“1+3”政策。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将与企业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93项行政许可纳入试点方案并率先试点运行。开发区(园区)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吸引了华晨宝马M8X项目、米其林2.5 工厂、SC碳纤维、京东亚洲一号等一批20亿元和5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落地。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 赵国清/文
李浩/摄 魏爽/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