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深圳百万“红马甲”扮靓志愿者之城

   2018-11-12 人民网1220
核心提示:原标题:百万“红马甲”扮靓志愿者之城11月的深圳会展中心,各类赛会展会琳琅满目。热火朝天的场馆内,穆雄森正在主馆西门外引导
原标题:百万“红马甲”扮靓志愿者之城

11月的深圳会展中心,各类赛会展会琳琅满目。热火朝天的场馆内,穆雄森正在主馆西门外引导会场秩序,协调车辆进出。

这位70多岁的志愿者,是一名做了十几年义工的“红马甲”。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痕迹,但并未侵蚀他志愿服务的热情。十几年来,高交会、文博会……各类展会中,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每年,深圳会展中心举办的展览约100场,会议活动1800多场。各种展商、活动方“你方唱罢我登场”,印着“深圳义工”的“红马甲”们却始终活跃在馆内外各个场所。

从一根热线电话到志愿服务向专业化、国际化跨越,100多万注册志愿者见证了城市文明发展的进程,也大力助推着深圳志愿者之城建设。

“深圳义工”进入3.0发展阶段

“早在2007年,义工们就已经在服务高交会了,只是那时候大家在场馆外提供志愿服务,吃饭都是在桥洞底下。”市义工联赛会展会组大组长汪克莉回忆,2009年成立赛会展会组后,第十一届高交会上,53名义工第一次被允许进入馆内,都很兴奋。但由于馆内外温差大,好几个义工感冒发烧,但他们工作热情不减,打完吊针后立刻回到工作岗位上。

“随着深圳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国内外展会越来越多,成立专门服务赛会和展会的志愿服务组很有必要。”团市委志愿者部部长李琼说,目前,整个赛会展会组的人数达7000多人,每年服务书博会、慈展会、航天展等大型活动10-15个。

改革创新是深圳经济特区的特质,“深圳义工”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深圳义工”发展的1.0阶段即起步阶段,深圳义工最显著的特征是社会化、项目化、活动型。2011年,“深圳义工”开启2.0阶段,通过努力实现了“立法+制度”的“1+12”管理模式,“1”即《深圳市义工服务条例》立法,“12”即招募、培训、岗位服务、日常行为规范等12项制度。

目前,“深圳义工”进入3.0发展阶段,以制度化、专业化为引领,推动志愿服务从提供社会服务,向参与社会治理、凝聚社会共识跨越。

【1】【2】【3】
(责编:夏凡、王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