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买自己操盘的基金 基金经理等人500万本金浮亏近一半

   2018-11-12 腾讯网1570
核心提示:原标题:买自己操盘的基金 基金经理等人500万本金浮亏近一半做买卖,如果只是吆喝,结果自己的产品老板自己都不用,谁还敢买呢?

原标题:买自己操盘的基金 基金经理等人500万本金浮亏近一半

做买卖,如果只是吆喝,结果自己的产品老板自己都不用,谁还敢买呢?

投资理财也是如此。

近期,基金公司的各类宣传中,经常能看到一个字眼——“自购”,似乎这已经成为基金的一大卖点。

很多投资者认为,基金公司或者基金经理愿意购买自己管的基金,起码意味着他们愿意和投资者绑在一起,有利益风险共担的态度。

但是,购买这类基金,一定能有理想的收益吗?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就注意到,有只基金去年9月份成立,成立之初,基金公司股东、基金经理自掏腰包购买了约1000万元。没想到,1年多的时间,净值就已经跌去了一半。

“发工资感觉就是发基金份额”

在基金行业,主要有两类自购:

一类是基金公司因为定开产品的设置原因,必须要进行1000万元的自购,这类更多是由于产品的属性;

而另一类则是基金经理、基金公司员工的自购。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1月7日),基金公司总的自购次数已经达到去年同期的2倍多,79家基金公司总共自购214次,总金额约为27亿元,而去年同期仅为97次,总金额约为18亿元。

再具体到基金公司。今年以来,有2家基金公司自购次数超过10次,分别为广发基金和创金合信基金,有14家基金公司的自购次数超过5次,而去年同期仅有4家公司自购次数超过5次,没有1家超过10次。

显然,基金公司今年对于自家产品,不管是出手的次数,还是出手的金额,都毫不吝啬。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期发行的养老目标基金上,多家基金公司更是全员自购。有基金公司员工甚至开玩笑说:“发工资感觉就是发份额,因为发了工资就买了基金。

还有基金公司员工说:“我不仅自己买了,还发动了全家上下都购买了,加起来估计也有几十万元。

而在其他产品上,近期也有多家基金公司在产品海报上打出“自购”的字眼,瞬间让人有种都在集体自购的感觉。

基金公司股东、经理亏近500万

自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投资者信心,然而在自购的基金中,业绩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

以金信价值精选为例,该基金成立于2017年9月1日,属于发起式基金,成立时有效认购总户数仅为8户,募集期净认购金额为1010.1万元。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注意到,在这1000万元中,基金管理人股东认购了约500.03万元,基金管理人认购了10万元,而基金经理等人员认购了约500万元。

三季报显示,该基金份额在这一年来,不仅没有减少,反而略微有点增长,A类和C类份额累计有1142.14万份,不过资产净值仅为735万元,已经出现较大幅度缩水。按11月6日最新的净值0.5422元计算,基金经理等人员认购的500万元,就已经浮亏约229万元,接近一半。

图片来源:摄图网

如果把基金公司股东的500.03万份也算上的话,那么两者累计1000万份的份额,在基金成立1年多以来,已经浮亏将近500万元。

当然,这只是众多基金中的一例,不排除还有不少自购基金表现不错。因此,对于基金公司自购基金,投资者还得结合基金公司实力、基金经理过往业绩等综合因素进行判断,切勿只看到有自购就盲目买入。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