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陕西 » 正文

全球报道:陕西5A景区增至9家 文旅融合发展展示陕西新形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1-13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西安城墙(资料图)图/左佳欢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在北京召开新晋5A级旅游景区授牌会。经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
原标题:西安城墙(资料图)图/左佳欢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在北京召开新晋5A级旅游景区授牌会。经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定,包括西安市城墙·碑林历史文化景区在内的9家景区新晋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截止目前,全国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已达258家。其中,陕西占有9个席位。

什么是5A景区?评选5A景区有什么好处?

总说国家5A级旅游景区,那么到底是哪5A?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的景区级别,分为五级,从高到低依次为AAAAA、AAAA、AAA、AA、A级。5A级为中国旅游景区最高等级,代表着中国世界级精品的旅游风景区等级。

评选上5A级景区最直接的一个好处就是国家旅游局会把景区的相关情况建立资料库,编制成科学的旅游线路、宣传手册、光碟等。通过国家旅游局及其驻外机构这个大平台,在境内外宣传促销,广泛推介,组织中国5A级旅游景区精品巡回展等。因此每年全国都有不少景区在争创5A。

可以说,谁拥有5A金字招牌,谁就拥有更多的境内外客源市场份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会得到显著的提升。不过,就算评选上了5A级景区也不是一劳永逸。国家旅游局对5A级景区实施动态化管理,截至2016年8月,全国已有3家景区因严重不达标而被摘牌。

0c0ce480624c5ae22d2cf1fd4cffd134.jpeg

“十一”期间,从西安火车站乘公交啊前往兵马俑、华清池方向的游客数量暴涨。

陕西的5A景区什么情况?

目前陕西共有9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分别是西安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西安市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西安市华清宫景区、西安市城墙·碑林历史文化景区、渭南市华山景区、宝鸡市法门寺佛文化景区、宝鸡市太白山旅游景区、延安市黄帝陵景区、商洛市金丝峡景区。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关中占有7席、陕南、陕北各1席。从景区类型上来看,历史人文类景区有6处,自然风光类景区有3处。在2018年国庆期间,陕西5A级景区平均口碑76.83分,较2017年的72.12分有了一定提升。

作为新晋之子,西安市城墙·碑林历史文化景区持续4年多的联合创建5A景区工作终于圆满结束。陕西省社科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张燕充分肯定了城墙·碑林历史文化景区这次“升级”。张燕说,如今的西安城墙是1378年明朝在唐朝皇城的基础上修建完成的,2004年城墙北段合拢后,西安城墙真正意义上成为全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中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城墙·碑林历史文化景区晋升5A,填补了陕西在历史文化街区建设这一领域的短板,同时将辐射带动周边回民街、书院门、南门两翼,助力建设完善的城市内自循环旅游产业体系。

张燕还建议,未来西安市内可以发展以下马陵为起点,串起东门、八仙庵、回民街、城墙、南门等景点的儒释道文化旅游路线。同时增加景区周边标识,发展城市旅游专线,建立各专线间的接驳摆渡,不断改善服务,提升游客体验,让游客在陕西留得住。进一步彰显陕西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的形象。

陕西文旅融合 促进经济、社会多重效益提升

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富集,旅游业一直是陕西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一大亮点。2017年,陕西接待境内外游客5.23亿人次,同比增长16.41%;全年旅游总收4813.59亿元,增长26.23%。其中国际旅游收入27.04亿美元,增长15.6%;国内旅游收入4630.26亿元,增长26.6%。这与近年来陕西下大力抓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国际一流文化旅游中心建设、旅游改革创新、“品质立游强旅”、旅游形象提升等五大系统工程建设都有着显著的关系。

但与此同时,“人多、人山人海、体验感差”也是游客诟病陕西景区的主要问题,但在被吐槽人多的同时,平均游客在陕消费却不尽如人意。仅就西安而言,与对标城市成都相比,今年“五一”期间,西安市共接待游客1014.56万人次,比成都多接待30.76万人次,但西安的旅游收入仅仅是成都的三分一。如何进一步打造旅游精品与发掘文化内涵相结合、创新营销方式与讲好陕西故事相结合、优化市场环境与提升城市品位相结合,把陕西旅游形象传播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各个方面都是陕西旅游要下大力气开展的重要工作。

在陕西最近的机构改革中,将原陕西省文化厅和原陕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的职责整合在了一起。在张燕看来,这样的整合有助于打破体制壁垒,进一步推动陕西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文化需要旅游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经济思维,旅游需要不断提升文化内涵,增加经济附加值,推出更多更好的旅游产品、产业,进而产生“文化+”的经济、社会多重效益。西部网讯(记者 刘璞华)

(责编:王博、邓楠)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