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工、农、中、建、交等多家金融机构推出了服务民营企业的多项具体措施。与之前出台的举措相比,此次的更加细化。金融活水如何精准滴灌民企?金融机构这次拿出了干货,看下一个该轮到谁?11月19日晚,《央视财经评论》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以及央视财经评论员马光远做客演播室,深入解析。
服务民企 金融活水如何精准滴灌?
赵锡军:要切实增加金融服务的规模和渠道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 赵锡军:从中小企业融资角度来讲,它想要资金的时候到处去找却一时找不到,第二个即便是有资金来源,它也较难承担资金的成本,因为太高了。
这两个持续痛点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现有的金融服务机构以前更多是针对国有企业,而针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所建立起全方位深入而细致的体系和架构不足,供求之间存在很大缺口。我认为,在未来的发展中,金融机构要切实增加对民营企业提供服务的规模和渠道。
新闻链接:
上周,合计共有114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解除质押的公告。其中,有31家为创业板公司,54家为中小板公司,两者合计占比达74.56%。中小创公司中大部分是民营企业,这也意味着部分民营企业的股权质押风险得到了一定的化解。
马光远:金融支持不是为了表态而是精准“治病”
央视财经评论员 马光远:在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少痛点和难点,多年来我们都知道症结在什么地方,但难以开出有效的药方。
比如说股权质押问题,这个痛点怎么解决?现在从高层到监管机构,再到金融机构大家开始动真格,拿出真金白银的药方来解决痛点,这是一个好事。
此前,中国银保监会负责人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科学合理地做好股权质押融资业务风险管理,采取恰当方式稳妥处理,这也一定程度缓解了一些民营企业股权质押融资业务风险,从近期发布的数据来看确实见到了效果。
助力发展政策“组合拳”如何协同发力?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打通金融血脉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财税政策的支持进一步助力民营企业减负至关重要。
新闻链接:
国家税务总局11月19日对外发布《关于实施进一步支持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下称《通知》),针对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税收“堵点”“难点”问题,提出5个方面共26条具体措施,精准助力民营企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赵锡军:要加大财政政策在“组合拳”中的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 赵锡军:从宏观层面来讲,中央已经有非常明确的要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各个地方、各个部门都出台了相应的措施。我认为在财政税收政策上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更能发挥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组合拳”的作用。
马光远:减税降费要让企业切实感受到更明显的效果
央视财经评论员 马光远:过去几年里,在减税降费层面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我在和一些企业家交流的过程中,他们觉得感受的实际效果不太明显,从税务总局刚出台的举措来看,都很有针对性。第一,出台了那么多的减税政策,实际效果要切实落实;第二,提出稳定社会保险费缴费方式,这是前一段时间业界关心的话题,前不久我到长沙和一个大型零售企业负责人交流,他说现在的就业人数非常多,特别关心社保缴费是否需要补交,因为这对企业来讲增加的负担比较重。
虽然我们在积极地研究深入推进减税降费的政策,但能否把研究的时间缩短一些?尽快让企业切实感受到效果。
对于提振民营企业信心来讲,出台一个真金白银的举措,将是对企业极好的鼓舞。
核心观点:
赵锡军:既要考虑产业支持效果又要考虑到风险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 赵锡军:金融机构越来越积极主动来服务民营企业,但是金融机构的钱也不是白来的,民营企业在使用这些钱的时候,也要考虑到相应的风险问题,要做好管控。
马光远: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切忌一阵风
央视财经评论员 马光远:现在大家都在行动,我们有一些东西是在纠偏。
如今金融、财政、产业政策、市场准入等方面都在积极地改变。目前来看,氛围非常好,但我想能否把这些好的举措和服务理念形成机制化,切勿将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做法变成一阵风,这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