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泉州“旱改水”推动农业增产 昔日荒地成了“土地银行”

   2018-11-25 人民网800
核心提示:原标题:泉州“旱改水”推动农业增产 昔日荒地成了“土地银行”记者从市国土资源局获悉,今年以来,泉州市积极引导各地进行旱改
原标题:泉州“旱改水”推动农业增产 昔日荒地成了“土地银行”

记者从市国土资源局获悉,今年以来,泉州市积极引导各地进行旱改水提升改造,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有效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形成稳定的生产能力,做到藏粮于田,推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取得阶段性进展。

在永春石鼓镇东安村垅垵角落,一片约45亩的水田上,黄澄澄的水稻煞是喜人,丰收在望。眼前的水田里,有2亩属于村民苏昌铜,看着长势良好的水稻,他欣喜不已。他说,过去这片水田是一块遍布芦苇和荆棘的旱地,即便种了庄稼,收成也不好,长久以后就成了荒地。今年,镇政府对这块地进行旱改水提升改造,引导大家种植水稻,还配套建设了一条长535米、宽两米的机耕水泥路,沿路建设了灌溉水渠。“以后在这片水田上,每年都可以种植两季的水稻,一亩田可收割一千来斤粮食,一年可以多赚3000多元。”苏昌铜说。

据石鼓镇国土所所长林木良介绍,作为永春县首批旱改水提质改造项目,今年4月上旬,该镇投入资金200万元,在东安、大卿和石鼓等3个村(社区)推进土地整理旱改水项目建设,改造规模200亩,大部分水田都已种上了水稻。“通过提质改造,项目区从原来废弃的芦苇地变为现在一坎坎平整的新田,耕地质量等别从12等提升至7等,由原来的中等地提升为高等地。”林木良表示,为改善交通条件,提升生产便利性,该镇还对项目区进行土地平整,建设了6条生产道路共3280米、11条灌溉农渠与5个引水坝等农业设施,荒地摇身一变成了农民的“土地银行”。(记者林铭珊 通讯员姚德纯)

(责编:吴舟、陈蓝燕)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