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同样是看脸 脸球和探探有什么区别 产品+
作者 /燕妮
来源 /腾讯创业(ID:qqchuangye)
颜值低的朋友可能会在“脸球 App”上遭受到源源不断的挫败感。
因为它几乎是一款纯“看脸”交友的陌生人社交产品。通过扫描人脸或照片交朋友,并查看对方真实头像。
脸球上线于今年5月,为了确保用户上传真实头像,这款产品也算“费劲心思”:
在用户上传个人头像后,脸球开启三轮验证,哪怕前两轮上传的全是“照骗”,用户也很难逃脱第三轮要求用户AR真人比对环节。且用户每一次退出后重新登录,都会循环这三轮面部认证的过程。
确认了头像真实性后,下一步就可以体验交友了。
根据App Annie数据显示。脸球11月开始在免费社交榜单排名前40左右,日均下载量5000左右,11月4日和18日,脸球下载量到达1万高峰。
脸球App下载量趋势 数据来源:App Annie
1
Soul、探探和漂流瓶合体
扫脸匹配陌生好友
脸球的所有交友设计理念,都围绕“星球”。与此同时,体验完脸球,我们发现它类似Soul 、探探和漂流瓶的合体。
在好友发现页,脸球产品形态类似Soul :
(左:脸球 右:Soul)
两者均将用户头像或相关标签以“球状”形态呈现。
在脸球中,用户可选择“全部性别”、“只看男生”、“只看女生”,查看主页推荐的头像随机选择好友。
脸球也设计了类似“上帝”的救世主角色,用一颗“宇宙飞船”为用户“从天而降”一位陌生人,并计算出二者匹配值:
如果用户认为以上两种交友方式,都无法发挥出个人主动性,脸球的“广场”中隐藏着类似探探模式的陌生人信息卡片功能,希望以此对感到被动的用户进行弥补。
广场的背景被设计为浩瀚无穷的宇宙星空,在其中随机点击,会出现陌生人的信息卡片,与探探界面类似:
与探探相比,脸球的模式显得更委婉,却也降低匹配效率。
它不及探探“左滑忽略,右滑喜欢”直接干脆,如果用户不确定是否喜欢对方,可在加好友之前先尝试与对方简单交流。但这样的回应也降低了陌生人匹配效率:
一方面,正式交友前新增的交流环节,未必能真正增进双方的了解程度;
另一方面,高颜值用户可能会同时接收到较多陌生人消息,较长的处理时间会降低使用效率,从而消耗用户对这款产品的使用耐心。
此外,广场中的交友功能,还模仿漂流瓶:如果遇到不感兴趣的对象,用户可以选择将其“扔回宇宙”,就像将QQ中的漂流瓶扔到汪洋大海中一样。
“扫脸”交友体现在脸球的脸部识别技术上。这种模式下,用户可以拿着熟人或者陌生人照片扫脸加好友。
如果拿着某个没有注册脸球的用户照片扫脸,系统将告知,该人注册脸球后会通知用户。
成功匹配到好友后,用户可查看对方资料,或简单交流。
总体来看,脸球在交友环节都给了双方过渡试错的缓冲,在正式添加好友之前可以先尝试聊天,合拍再加好友。
或许是略微科幻的背景和交友“缓冲带”,释放出的稍许浪漫的气息,让用户觉得不至于太“油腻”和直接。
2
“扫脸社交”的主要玩家
脸球并非“扫脸社交”中的唯一玩家。
脸寻、脸脸和乐无均试水“扫脸社交”:
总体来看,它们都试图基于“扫脸”构建新的陌生人社交场景:比如寻人需求、基于地理位置认识“附近的人”构建社区等。
扫脸社交类产品需要解决两个难点:
其一,用户冷启动。颜值成为这类产品的竞争力,因此,需要吸引一批高颜值用户入驻,并提升使用密度。
其二,匹配效率。
在匹配精准度方面,除了看颜,产品也需要为用户提供多维度信息,更立体地呈现对方。
在用户冷启动方面,脸球的运营策略是从校园搜寻一批高颜值年轻用户入驻,完成种子用户积累,以此吸引更多人参与。
在搜集用户兴趣维度方面,脸球则倾向于搜集“旅游”偏好,展现用户去过的足迹,以此撬动聊天话题。
总体来看,脸球希望吸引年轻男女探讨旅行等相关兴趣话题。但吸引了用户之后,如何做留存还是依靠产品体验能否满足需求。
在陌生人社交领域,优质资源倾向于长得好看的人群,对“扫脸”类社交产品尤甚,最终可能造成的局面是:
高颜值用户的社交精力有限,无暇处理过多好友请求信息,反而因筛选成本过高而降低交友效率。
低颜值但确实有交友需求的用户,门庭冷落。
颜值,或许不是有强社交需求的孤独人群,所追求的本质要素,兴趣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