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360亿元建设新一轮高标准农田

   2018-12-06 人民网1570
核心提示:原标题:360亿元建设新一轮高标准农田记者12月3日从省政府新闻办、省农业农村厅召开的全省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情

原标题:360亿元建设新一轮高标准农田

记者12月3日从省政府新闻办、省农业农村厅召开的全省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获悉,经省、市、县三级考核验收,全省2017年度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建成高标准农田294.5万亩,预计新增粮食产能5.8亿斤左右;全省2017年度项目区,土地流转率高达73.5%,带动产业结构调整面积占比43%,引进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0530个;在全省879个贫困村,安排建设高标准农田89.3万亩,惠及贫困户6.8万户;新增耕地率1.5%左右,预计可带动232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增收3.4亿元。

省委、省政府在广泛调研、学习借鉴、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决定从2017年起,在全国率先从省级层面统筹整合资金,启动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用4年时间,统筹整合资金360亿元,新建1158万亩高标准农田,到2020年全面完成国务院下达我省2825万亩建设任务。为抓好这项工作,我省创新性提出了“三变、三创、八结合”的建设路径。“三变”,即变县级整合为省级整合、低标准为中高标准、部门验收为统一验收;“三创”,即创新融资方式、建设布局、考核办法;“八结合”,即与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培育新型经营和服务主体、推进精准扶贫、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建设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园、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建立“两区”和轮作休耕相结合,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充分肯定。

坚持统筹利用,创新建设模式。我省注重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提升粮食供给质量、调优农业产业结构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着力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组合拳”,全面提升农田综合利用效益,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了利用效益最优化。各地允许农业企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采取“先建后补”方式,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开发利用,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各地按照分级负责原则,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资金,压实管护责任,探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方式,充分调动受益主体、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破解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分散、标准不一、质量不高”等难题。(记者宋海峰 通讯员廖建)

(责编:罗娜、毛思远)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