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银川让土地成为农民手中“活资产”

   2018-12-08 人民网1190
核心提示:原标题:银川让土地成为农民手中 活资产杨国军是灵武市崇兴镇养殖大户,这几年,他几次想扩大养殖规模都遇到资金难题。今年6月,

原标题:银川让土地成为农民手中 活资产 

杨国军是灵武市崇兴镇养殖大户,这几年,他几次想扩大养殖规模都遇到资金难题。今年6月,崇兴镇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与颁证工作,为杨国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他牵头成立了灵武市原野牧场农牧专业合作社,吸纳崇兴镇榆木桥村的32户农民以140亩土地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入股。有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做抵押,杨国军很快就贷款70万元,实现了牧草种植、饲料生产、肉牛养殖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银川市不断深化农村土地改革,从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到积极推广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新模式,让曾经“沉睡”的土地成为农民手中的“活资产”,以此培育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民增收注入源源动力。

榆木桥村村民李福斌家的6亩地以前种玉米和麦子,亩均年收入300元左右。去年,李福斌将土地流转给原野牧场农牧专业合作社,又在合作社搞养殖管理。“1年工资加土地流转费收入6.6万元,比种地翻了几番。”李福斌说。

个人土地被“唤醒”,集体资产被盘活,村民成为“当家人”、受益者。如今,银川市已有78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8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利益分红,为农民分红1577万元。

今年4月,银川市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中心挂牌成立,成为自治区第一个由地级市层级统一规划建设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依托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机构,全市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贷款2634笔1.7亿多元,助推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经营新模式发展壮大。(记者 徐佳敏 实习生 刘娜)

(责编:阎梦婕、宽容)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