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泪目!亲历者讲述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故事

   2018-12-16 环球网1250
核心提示:原标题:泪目!亲历者讲述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故事著名投资人熊晓鸽80年代留学美国的时候,身边的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只有长城

原标题:泪目!亲历者讲述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故事

著名投资人熊晓鸽80年代留学美国的时候,身边的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只有长城、紫禁城,“对中国的了解非常之少,觉得中国很落后”。

资深外交官刘振民也还记得,在过去,“我们受到人家的重视,而没有受到人家的尊重”。

来自深圳的王翀在非洲推广手机,被人赶出店门是常事。“他们认为中国品牌意味着质量差。”

在海外做工程的李青蓝发现,一些重要的机械装备只能从欧洲进口。

改变,改变,改变。几十年间,中国在改变,中国人的境遇也在改变。

凭着“用青春赌中国未来”的勇气,熊晓鸽已成为IDG资本全球董事长。频繁往返中外,他注意到,中国的变化太大太大,“没有人再问我是不是日本人”。

比熊晓鸽晚30年出国留学的陈成,在一次购物时让德国人“目瞪口呆”,只是因为他在付款时掏出手机,用了国内早已普及的移动支付。

王翀发现,在肯尼亚很多手机店,中国品牌已经超过90%的份额。这背后,依靠的是“我们的创新、实力的提升”。

在李青蓝正在参与的项目,中国制造的装备已打破西方垄断,“在与国际大公司的竞争中成功胜出”。

刘振民出任联合国主管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他说,现在,别人对中国“既有重视,也有尊重”。因为中国“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逐步迈向一个现代化强国”。

在联合国首位中国籍主管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沙祖康看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成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高级官员,正体现了“我们国家地位的提升和影响力的增加”。

“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沙祖康说,然而,发展的过程不是平坦的,会有很多曲折,“我们还需要付出艰巨的努力”。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