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人民日报 "一刀切"在一些领域和部门普遍存在

   2018-12-19 人民网1650
核心提示:原标题:人民日报:"一刀切"在一些领域和部门普遍存在“一刀切”现象,看似“不折不扣坚决落实”,实则是不愿作为、不会作为、不

原标题:人民日报:"一刀切"在一些领域和部门普遍存在

“一刀切”现象,看似“不折不扣坚决落实”,实则是不愿作为、不会作为、不敢作为的懒政

不久前,生态环境部通报了某地以强制禁煤方式推行清洁取暖,结果严重影响群众温暖过冬的典型案例。究其原因,是在政策落实中搞“一刀切”,反而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一刀切”现象在一些领域和部门中普遍存在,有的表现为上级单位忽视地区、下级部门的差异性,要求用“齐步走”方式落实工作部署,表面看“有魄力”“力度大”,然而政策落实的真实效果却往往适得其反。有的表现为下级单位忽视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实际,不假思索地将上级精神生搬硬套,最后成了形式主义,看似“不折不扣坚决落实”,实则是不愿作为、不会作为、不敢作为的懒政。更值得警醒的是,“一刀切”的思维和做法容易向下叠加传导,层层提速、层层加码,越到基层越被压得喘不过气来,问题和失误也可能会被放大。

说到底,“一刀切”的本质是不能实事求是,在政策执行中过于粗放,试图用固化的标准取代本应因时因事因地而异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老子的名言,谈到“治大国如烹小鲜”,彰显的就是以精准化、精细化思维来进行治理的重要性。摈弃“一刀切”,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国情复杂,要想实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就必须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始终把握好政策执行的度,以效果为导向衡量政策水平。

摈弃“一刀切”,需要坚持深入调查研究的方法。毛泽东同志有个比喻,“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当然更没有拍板决策权。现实中的“一刀切”,往往和缺乏调研、脱离实际的“拍脑袋”决策密切相关。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就能做到情况明、数字准,就能将上级精神和现实情况有效衔接起来,从而避免执行过程只为“绩”不为“效”,只求做了、不求做好。

摈弃“一刀切”,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推广清洁能源,也要兼顾百姓冷暖;创文明城市,也要给合法合规的商贩留空间……正视群众利益,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才能避免出现只顾数据好看、只管政绩漂亮,却忽视老百姓真实需求的现象。

《 人民日报 》( 2018年12月19日 05 版)

(责编:王佩、杨晓娜)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