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江西 » 正文

全球报道:绘就“风景这边独好”新画卷 会昌县改革开放辉煌40年综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2-21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绘就“风景这边独好”新画卷——会昌县改革开放辉煌40年综述84年前,伟人毛泽东登临位于会昌县城边的高峰,挥笔写下了千

原标题:绘就“风景这边独好”新画卷——会昌县改革开放辉煌40年综述

84年前,伟人毛泽东登临位于会昌县城边的高峰,挥笔写下了千古名篇《清平乐·会昌》,盛赞会昌“风景这边独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1932年6月至1933年3月曾担任会昌中心县委书记,使地处赣粤闽“三省通衢”之地的会昌县闻名于世。

1978年,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会昌县坚持解放思想、内外兼修、北上南下,坚决打好主攻工业、精准扶贫、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六大攻坚战,深入实施产业强县、教育兴县、旅游旺县、城建靓县、民生固县战略,全面加快创新文化升级、人力资源升级、产业发展升级、服务保障升级,抓住发展机遇,全面深化改革,全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极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17年,会昌县国内生产总值由0.56亿元跃升至104.22亿元,增长185倍,其中二产、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379.8倍、338.4倍;固定资产投资由410万元增长到61.25亿元,增长1493倍;财政收入由255万元上升到13.2亿元,增长516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55万元增长到9.29亿元,增长36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618万元增长到32.05亿元,增长122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182元上升至22818元,增长125倍;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从只有3元增长到22626元,增长7542倍……

一组组详实的数据,无不展示着会昌的今昔巨变。数字后面,是会昌人民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担当实干、砥砺奋进的精神伟力。走过40年改革开放历程,会昌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巨变,迈出了振兴发展的坚实步伐,绘就了“风景这边独好”新画卷。

产业经济全面兴

48年前,会昌发现盐矿,毛泽东亲笔批字“江西找到大盐矿”,全国为之沸腾。今天,会昌县依托氟盐资源禀赋,伴随改革开放的脚步,经过了传统熬盐晒盐、老盐矿改制、与国内外知名氟盐化工企业联姻靠大联强转型升级等历程,磨剑成器,扬优成势,已然成为我国重要、全省唯一的氟盐化工基地,由原来的矿产品粗加工,走上了全产业链创新发展之路,形成强磁力吸入氟盐化工项目17个,年产值迈上百亿元大关,而且一批有实力的相关企业正纷至沓来。

近年来,会昌县先后打造了南部九二氟盐化工产业基地、中部九州工业基地、北部西江扶贫车间三个工业平台,聚焦氟盐化工首位产业,推动矿产资源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高新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初步形成了氟盐化工、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新型建材、特色食品加工等五大产业集群。全县工业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0.2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38.75亿元,增长694倍。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深度实行,“两减免、四补贴”、取消农业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政策的不断实施,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经济提档提质,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目前初步形成以脐橙(赣南橘柚)、烟叶、优质稻、生猪、油茶等农业优势产业,粮食生产实现“十四连丰”,其中蔬菜种植面积16.8万亩、脐橙(赣南橘柚)种植面积18万亩、烟叶种植2.69万亩,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果业生产十强县、全国第二批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全国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县、全国油茶生产重点县、中国米粉之乡、中国橘柚之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全县省级现代农业龙头企业7家、市级12家。积极探索“互联网+农业”模式,1号店会昌农特馆上线运营,淘实惠、京东等电商平台纷纷进驻该县,建成4个县级电商运营中心、60个乡镇服务站和400个村级服务点,注册电商企业达到297家,成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网上购销金额由2011年的不足亿元增长到10.76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会昌县抢抓机遇,迅速抢占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紧紧咬定全域旅游目标,纵深推进“旅游旺县”战略,不断唱响“风景独好”品牌。汉仙岩风景区晋升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汉仙盐浴温泉度假区一期建成运营,打造了洞头雪莲山、清溪盘古嶂等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点。江西·会昌民俗文化旅游节连办四届,已成为会昌文化旅游的标记符号。汽车城、建材城、农产品交易中心、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园、颐高电商产业园等一批专业市场陆续建成,商会大厦、城市商业综合体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全面推进,汉仙温泉中医药养生文化小镇、“风景独好”小镇、和君教育小镇全部开工建设。

城乡旧貌换新颜

改革开放的春风,让会昌路更宽了、天更蓝了、水更清了、楼更高了、景更美了,人民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会昌县不断加大投入,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乡融合发展,城镇建设日新月异、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城乡面貌完成了华丽蜕变。

承载功能全面提升。过去区辖仅有323、206国道,红旗大道等几条主干道路,现在赣龙铁路、厦蓉高速、济广高速横贯全境。40年来,会昌城区内大桥由1座变为8座,全面形成了一个成环成带、内联外延的综合交通网络。农村公路全面改善,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户户通”,完成乡村公路升级改造657.8公里,已完工“四好农村路”建设项目73个、284.1公里,危桥改造全面完成,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同时,公交、供水供电、天然气、路灯、水利等设施逐步完善,邮政通信、互联网等事业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更加便捷。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改革开放40年来,县城建设先后四次修编规划,以老城区为基础,先后向南、向西、最后向东为主扩展,县城建成区面积由1985年的2.4平方公里,扩大到2017年的14.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5.24%。截至2017年底,高标准、高品位建成面积达2.14平方公里的月亮湾新区,全面实施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农贸市场改造、污水处理、路网升级、绿化亮化提升、背街小巷改造、“三江六岸”水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城西南民生工程片区、西北街戏剧小镇项目,城区品位进一步提升。2017年,在全市率先完成农村全域规划,被列为全省农村建房规划管理工作试点县,完成322个“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点建设,打造了19个重点村。持续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建成中心城区污水管网10.99公里,城乡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不断完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65%,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0%,乡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95%,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率达30%。2017年启动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建设项目29个,对全县5条重要交通沿线村点进行了建筑立面整治,拆除“两违”建筑14.2万平方米,拆除253.7万平方米农村“空心房”。19个乡(镇)均实现了圩镇面积扩大,街道硬化、亮化、绿化,房屋结构砖混化,饮水自来水化,燃料煤炭、燃气化。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全力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攻坚,持续开展市容环境和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成立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有力攥紧了生态执法的“铁拳”。全面推行“河长制”管理,水生态环境持续好转,达到Ⅱ类水质标准,湘江河水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32.81平方公里,实施低质低效林改造3.47万亩,完成人工造林1.43万亩、森林抚育12.8万亩、封山育林6000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0.86%。被列为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县和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县,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改革激发新动能

千帆竞发,创新者先;百舸争流,改革者胜。会昌县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各项改革事业。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序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社会创新开放的发展活力竞相涌流。

行政领域改革提升效率。深入推进党建标准化全国试点,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显著增强,该县在全国党建标准化试点工作交流会上作了经验介绍。“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2017年审批事项精简到262项,推行并联审批、容缺受理等机制,行政审批更加便捷高效。大力推进“最多一次办结”改革,实现“一次不用跑”和“跑一次办结”事项超过60%。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等登记制度改革,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经济领域改革激发活力。深化金融改革创新,23家企业在江西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2017年以来,累计发放财园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小微信贷通、创业信贷通“四个信贷通”贷款11.35亿元。2017年会昌正式向社会公布PPP项目5个,总投资60.28亿元。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该县获评国家级出口米粉质量安全示范区,2017年会昌米粉荣获首张米粉类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证书,石磊氟材料被科技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社会领域改革激发活力。在全国首创了一套基于ISO9001标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体系,并获得全国首张ISO9001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智慧防腐”平台。深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成为全国7个林业改革典型县之一。争取发展改革委将会昌列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体制创新试验区,省政府专门为会昌量身订做了实施方案。探索推广PPP模式实施重大民生项目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该县受到国务院办公厅表彰,成为全省唯一获表彰的县。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成为全国试点县,截至2018年9月底,累计发放贷款3699笔、5.45亿元,试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健康扶贫“四道保障线”工作率先实现“一卡通”结算,就医报账更加方便快捷。探索生态环境执法体制改革,组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为保护会昌绿水青山发挥了“利剑”作用。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供销社综合改革等其他领域改革稳步推进等等,各项改革硕果累累,普惠广大会昌人民。

民生福祉惠百姓

社会和谐,民生为重;民生无忧,幸福可期。

话及民生,恰如一缕缕灿烂阳光,温暖千家万户,既细致入微贯穿百姓油盐柴米的生活,又与民生福祉如影相随。“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会昌县委、县政府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40年以来,会昌县通过一系列实践,清晰地勾勒出历届县委、县政府班子的民生情怀。

民生事业持续推进。会昌县始终坚持民生为先理念,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尤其是实施《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六年来,民生事业资金投入112.07亿元,每年支出占比均为80%以上。全县贫困人口由“十一五”末的14.6万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1.9万人,较2014年底下降了15.9个百分点。建成保障性住房3153套,完成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3.37万户,人均15平方米以下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广大困难群众实现了安居梦。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等制度逐渐实施,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全覆盖,社会救济、救助政策全面落实。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全面完成109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每个乡镇均建有一所公办示范幼儿园,全县中小学校面貌焕然一新,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主体工程全面封顶,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改造基本完成,全县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进一步筑牢“四道保障线”,贫困人口住院报付比例达90%以上,基本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文化事业更加繁荣,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扎实推进,“月月有戏看、季季有活动”成为常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县图书馆被文化部公布为国家一级馆,县岚山传媒文化演艺公司被文化部评为“全国优秀戏曲院团”,创作的《好一朵山茶花》获得第31届中国田汉戏剧奖。

40年栉风沐雨,40年砥砺奋进,40年蜕蛹化蝶。一组组数据、一项项殊荣、一个个改变,都见证了会昌县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丰硕成果。展望未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乘改革开放的高速列车,会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出发,砥砺奋进,逐梦前行,谱写新时代“风景这边独好”会昌梦的新篇章。(许远生)

(责编:帅筠、邱烨)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