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中沙联合考古队开展对沙特塞林港第二次考古发掘

   2018-12-30 环球网1730
核心提示:原标题:中沙联合考古队开展对沙特塞林港第二次考古发掘新华社利雅得12月29日电(记者王波 涂一帆)由中国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

原标题:中沙联合考古队开展对沙特塞林港第二次考古发掘

新华社利雅得12月29日电(记者王波 涂一帆)由中国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沙特国家考古中心组织的中沙联合考古队29日开始对红海之滨港口遗址——沙特塞林港遗址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工作。

本次考古发掘由中沙双方各选派6人组成联合考古队,将持续一个月。

据悉,中国考古队一行于24日抵达沙特首都利雅得,并向沙方提交了第一次考古工作的资料档案和塞林港现场拓制的40余方碑铭拓片。沙方高度肯定中国考古队的优异表现。

此次考古工作的中方领队姜波对新华社记者说,本次对塞林港遗址的发掘工作,旨在进一步探明塞林作为朝圣贸易港的历史内涵和地理信息,并对二号墓葬区进行重点清理测绘。此外,中沙双方调集了7名优秀的水下考古队员,将在塞林港周边开展水下考古调查,了解海港古航道信息,并试图搜寻沉船等水下遗迹。

根据2016年中沙签署的合作协议,双方将对塞林港遗址实施为期5年的联合考古发掘。

今年3至4月,中沙联合考古队对塞林港遗址进行了第一次考古发掘,完成了遗址地表信息的收集、测绘与3D重建;究明了遗址的功能分区与埋藏状况;并从拓印的纪年碑铭准确推断出遗址年代为公元9至13世纪。特别重要的是,在遗址上发现了宋元至明清时期的中国外销瓷器残片,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塞林港遗址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部,地处红海之滨,曾是一处繁华的朝圣贸易港,后因故废弃,为流沙掩盖,遂成废墟。

塞林港所在的红海海域是东西方海上交流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与中国有着密切的海上交流。明代的郑和航海船队曾远航至红海,成为古代中阿交流的佳话。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