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长江源村藏族妇女三木吉的创业路

   2019-01-01 中新网1670
核心提示:原标题:长江源村藏族妇女三木吉的创业路资料图:冬日西藏。何蓬磊 摄中新社青海格尔木1月1日电题:长江源村藏族妇女三木吉的创

原标题:长江源村藏族妇女三木吉的创业路

 资料图:冬日西藏。何蓬磊 摄

中新社海格尔木1月1日电 题:长江源村藏族妇女三木吉的创业路

作者 孙睿 史玉萍

“这是绑腿绳,是牧民挤牛奶时用的工具;氆氇毯是藏族民众用来制作藏袍和装饰用的,还可以用来作沙发垫;这个抛石器是用染色的牛羊毛手工编织的,是牧民的放牧工具……”在长江源村岗巴布民族手工艺品的合作社里,33岁的理事长三木吉正在用流利的汉语向前来参观的游客介绍。

在这70平方米的房间内,一排排极富藏族民族特色的手工编织品和工艺品琳琅满目,展现着神秘而博大精深的藏族艺术文化。

“岗巴布”的藏语意为“藏族”。三年前,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三木吉内心里一直有一个创业的愿望,当看到眼前民族传统文化面临消亡的现实问题时,她决定创办一个集培训、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民族手工艺品合作社,将藏族这一古老藏传技艺传承下去。

“这样既保护藏族传统技艺不会消失,又可以带动村民实现增收和创业就业。”三木吉说。

出生在海拔4700米的长江源头唐古拉山镇雪域草原上的三木吉,世代过着游牧生活,在帐篷学校里读完了小学。2004年11月,为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中国启动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唐古拉山镇128户407名牧民放下牧鞭,陆续搬迁至400公里以外的格尔木市南郊移民定居点——长江源村。

“搬迁到长江源村后,村里的牧民生活也渐渐变好了,然而,我们特色的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技艺却在慢慢消失。”三木吉回忆说。

“创业初期往往是艰难的,合作社开办之初没有专门的办公场所和加工车间,我只能将自己家的房子腾出来,作为产品展销厅、手工操作间、缝纫车间和办公室,而加工车间就暂设在院子里。”三木吉对记者说。

“近些年,随着青藏线自驾游的兴起,这些承载着独特民族传统技艺的手工艺品也成为国内外游客首选的纪念品。”三木吉说,游客们不仅可以现场观摩藏族民间艺人的技艺展示,还可亲自体验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

四年来,三木吉经常奔波于苏州、杭州等内地大城市。目前,合作社已有13名手工艺人,主要经营民族手工艺品的加工、销售,并开展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信息咨询服务。

今年,合作社首次亮相2018年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虽是崭露头角,但产品却销售一空,还受到了国内外客商的关注和好评。

“未来,我打算在格尔木电商创业园开通互联网产品销售,带动村里更多的藏族姐妹学习文化,让更多年轻人加入到传承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中来。”三木吉坚定地说。(完)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