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江区新开的世茂洲际酒店下探地表88米,依附天马山废弃采石坑的崖壁而建,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誉为“世界建筑奇迹”。然而,在坑里建大型酒店,难度比平常大很多,光是论证施工安全问题就用了七年。
当摩天大楼在城市中拔地而起,上海却出现了一座反其道而行之的酒店,位于松江区的佘山世茂洲际酒店(世茂深坑洲际酒店),下探地表88米,依附深坑的崖壁而建,将大地的伤痕变作美丽风景线。
这家去年11月开业的酒店,位于上海松江国家风景区佘山脚下的天马山废弃采石坑内,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誉为“世界建筑奇迹”。
原为小赤壁山采石近百年凿出88米深坑
深坑酒店的“坑”最初怎么来?网上众说纷纭,2017年佘山镇专门召开了一场深坑溯源研讨会,才给出确切的说法。原来,深坑最初并不是坑,相反却是一座山,当地人称之“小赤壁山”。《松江县志》记载:“宣统元年(1909年),有苏北采石者于现深坑所在地零星开采,以供生息之需。”
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采活动增多了起来。1957年,因战备需要,轧石厂搬到附近;1959年,当地人民公社开设采石场。随着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石材需求量与日俱增,石坑深度逐渐加深。直到1999年,采石场才被关闭。
从清朝末年到20世纪末,采石活动几乎贯穿了整个世纪,百年下来,当年风景秀丽的“小赤壁山”终于变成了88米深的大坑。
举世无先例可循设计施工都需超常思维
在坑里建大型酒店,难度比平常大很多,光是论证施工安全问题就用了七年。据世茂房地产深坑酒店项目土建工程副经理李鑫介绍,这种建筑在全世界并无先例,工程团队完全没有经验可参考,只能自行研究摸索,比如防火、防洪、防震问题,都有独特的设计。
一般建筑发生火灾时,人们要往下逃生,深坑里则需要有向上疏散的路径。为此,酒店保留了矿坑原有的一个采石栈道,将其加固成为一个消防疏散通道。酒店还配置了六台泄洪设备,发生洪灾或暴雨时,一旦水位超过安全区间,便启动泄洪泵。
另外,一般的钢骨结构建筑只有地面一个支点,而深坑酒店则上、下各有一个支点,在地震发生时,相当于上了“双保险”。
“反向思维”和“超常思维”处处体现在深坑酒店的设计和建造上,据李鑫介绍,一般高层酒店都要加压供水,深坑酒店则需要给水减压,而密度较轻的燃气却要加压才能给压下去,供深层的餐厅使用。
结合环境营造矿业风格水下套房景观最独特
深坑酒店不仅是建在坑里那么简单,它在设计理念上也与矿坑的地貌融合。除了由采石栈道改造的消防通道外,酒吧也做成了矿洞的样子,里面的装修走粗犷工业风,还有很多和采矿有关的装饰与摆设,打造一种矿工下班喝酒的氛围。
酒店各种房型里面,最独特的要属复式水下景观套房,分上下两层,上层loft在坑底的湖面之上,阳台临水;下层的客厅则完全处在水平面之下,每个房间都配备大型鱼缸,让住客犹如置身海底世界。
对住店客人来说,一些与平日完全不同的体验也是既新奇又有趣;比如从大堂乘坐电梯到房间,方向是一路朝下,楼层数字越大,位置反而越深。拉开阳台的门,映入眼帘的是环形崖壁和飞流而下的瀑布,虽在坑底,却没有坐井观天的局限,反倒别有一番意趣。
酒店旁边还建有配套的“世茂精灵之城主题乐园”,其中飞越深坑、崖壁攀岩、玻璃栈道等项目,都利用深坑构造而设计,和酒店一起打造矿坑的主题,吸引游人。
松江地区的深坑其实不只这一处。上海整体地势平坦,松江却多山,向来被认为是风水宝地。近代以来,随着城建的推进,松江因其自然资源,成为主要的石料开采地,结果留下了10多个大坑,犹如地表上的一个个伤疤。
近年来,人们开始意识到要改造这些大地伤痕,甚至利用它们创造新的景观。例如上海辰山植物园就在一处深坑中打造了“矿坑花园”,吸引游人“下坑”观赏植物。世茂深坑酒店则是改造和利用深坑的最新作品。
出于政治、经济、军事的原因,人类曾改变了自然的样貌,如今又把深坑打造成高级酒店,将伤痕变成了独特的风景线。
对于佘山世茂洲际酒店来说,深坑是它的一张名片和主要卖点。开业以来,有很多上海本地以及周边江浙地区的游客前来体验,春节期间的豪华套房销售火爆。酒店客源目前以中国大陆人士为主,也有一定的港澳、新加坡、欧美游客,多数人以休闲度假和家庭出游为目的。
据酒店房务总监陈青介绍,由于海洋馆般的房间效果以及拥有游乐设施的主题乐园受到孩子们的喜爱,酒店未来会进一步在“亲子游”方面加强推广,希望吸引到更多海内外的家庭型游客。
这种建筑在全世界并无先例,工程团队完全没有经验可参考,只能自行研究摸索,比如防火、防洪、防震问题,都有独特的设计。
——世茂房地产深坑酒店项目土建工程副经理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