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原子弹“功勋工人”吃不起抗癌药 相关部门已介入

   2019-04-26 搜狐网4410

原公浦和郭福妹合影

原公浦具体做些什么工作,郭福妹并不知晓,原公浦说不能讲。但郭福妹知道,肯定是对国家很重要的事,所以她愿意为了支持丈夫,忍受相思别离之苦。

1963年2月,原公浦和郭福妹的大女儿出生了。远在戈壁滩的原公浦没有亲眼看到女儿出生。他想念郭福妹,想见女儿,就写信给郭福妹,希望她去戈壁滩,去他工作的地方。基地的领导也常常敦促有家室的工作人员把妻子“骗”去,不要把戈壁滩说得太苦,等夫妻团聚了,大家才能安心工作。原公浦响应“号召”,在信中说:“这里牛奶当水喝,骑着马打猎……”这些说辞是大家统一的。

郭福妹果然“上当”了。她向单位申请把工作关系调去了原公浦那里。可是大女儿才半岁,郭福妹犹豫要不要带女儿一起去。这时,母亲站出来了:“把孩子留在上海,我来带。那里到底是什么情况还不知道呢,你们都要工作,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带?而且孩子户口留在上海,总比去那里好。”郭福妹满怀感激,跟母亲依依惜别。

到了戈壁滩,看到原公浦住的8平方米的小房间里仅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两把椅子,郭福妹哭了。这里远比上海艰苦得多,别说牛奶了,连大米都限量供应,很多时候要吃青稞、粗粮。日子虽然艰苦,但夫妻总算团聚了。

2004年10月16日,原公浦在北京纪念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40周年大会上发言

1965年,怀孕7个多月的郭福妹独自乘了三天的火车回上海待产,而原公浦总有忙不完的工作,他之后又参与了第一颗氢弹和中子弹的制造。不久后儿子出生了,刚满月,郭福妹又带着襁褓中的儿子回到了戈壁滩。

1994年原公浦退休,小女儿在原公浦退休回上海多年后,才从甘肃回到了上海。

虽然有时会感到委屈,但是郭福妹从来没有后悔嫁给原公浦,原公浦在郭福妹的心中,永远是那个质朴、上进、孝顺的小伙子。

以上图片均来自新民晚报

编辑 康晰 

责任编辑:王馨逸 UN952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 qqzyw999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