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林日彥,是香港知名財經專欄作者。慣以粵語落筆行文。為保留原文原汁原味,本編未做轉譯。
文:林日彥
製造業式微後,港口運輸的重要性已逐步下滑,早年成立的創科局更淪為笑話一則,香港經濟已剩餘金融業一脈苦苦支撐,產業傾斜嚴重。即使港府無能力令經濟發展多元化,也應好好保住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招牌才是。
可惜的是,一場「風波」,似正動搖香港的金融業根基,更送走中產精英、超級富豪,白白肥了對手新加坡!
不滿的本港小市民,最多只是取消中資銀行的戶口或提清現金,如果不是把資金存放於床下底,而是仍然存放在本港銀行體系,殺傷力其實不大。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大戶的實際行動。近月整個中環都知道,不單是高資產淨值人士,連中產的專業人士,也紛紛把資金轉移至境外,一時間個個都爭着說要開設離岸戶口,而最大贏家正是香港的頭號競爭對手新加坡。
走資的情況甚至嚴重到,連新加坡金管局(MAS)也能察覺。路透於7月12日的報道指出,新加坡金管局要求獅城兩大銀行──星展銀行和華僑銀行的財富經理,對香港事態保持敏感,不要專門設計針對香港的營銷方案來說服客戶轉移資產。
爭議重創民間商界信心
有不願透露身份的新加坡銀行人士接受訪問時指出,當局不希望他們說服客人把資產搬到新加坡,「我們收到很多查詢。如果客戶真的想將資金搬到這裏,我們又可以怎麼辦?我們根本不可能遏止資金流。」
管理富豪資產的生意,香港與獅城向來爭崩頭,兩地均有完善的產權及人身安全保障,金融體系自由開放,法制亦舉世稱頌,本來難分軒輊。
由於戰略位置得天獨厚,香港多年來成為環球資金進入中國的樞紐,又是中國富豪踏出神州的第一大港口,得以稍勝獅城一籌。騰訊(00700)創辦人馬化騰、恒大集團(03333)創辦人許家印等超級富豪,早已手持香港身份證。
瑞信數據顯示,本港身家逾億美元的富豪多達853位,較新加坡多出一倍。以資產管理規模而言,香港也高於新加坡。
修訂伴隨而來的爭議,重創民間及商界信心。即使特首林鄭表明條例已「壽終正寢」,但傷害已經造成,而且除了個別人士,有金融公司也考慮撤離本港。
早前在一個金融論壇上,便有歐洲對沖基金的CIO向林日彥透露,有可能會把亞洲的基地由香港轉到新加坡,從而避開不明朗風險,「以更好保障客戶財產」。
本港的銀行體系結餘自2015年11月逾4000億元高位,逐步降至近日的500多億元左右,雖然金管局多次表示本港銀行體系穩健,但港府的政治失誤導致資金長線流失,會否令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出現「範式轉移」,仍是未知之數。(林日彥 / 堅·離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