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驻华大使伊马德·穆斯塔法 (摄/海外网 付勇超)
作为叙利亚驻华大使的7年来,穆斯塔法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见证了中叙友谊的不断加深,也实实在在地感触到中国发展背后蕴含的文化力量。
今年是中叙建交63周年,穆斯塔法近日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网专访,分享了自己逐步成为“知华派”的历程,也表达了中叙两国应当加强各个领域的合作,共同维护两国深厚友谊的期待。
在中文与京剧里“学习中国”
“我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收获了快乐。”穆斯塔法表示,自己在就任驻华大使后一直在自学中文。每天清晨,他都会从外交信函和中国媒体上整篇抄录有关叙利亚的新闻报道。在具备了一定的中文基础后,穆斯塔法开始了他最为重要的“中文练习”——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的讲话。如此日积月累使得他的中文水平有了极大的进步,也加深了他对于中国政策的理解。
时政之外,热爱音乐的穆斯塔法还迷上了京剧。“京剧是一种‘习得’的品味”,穆斯塔法解释说,“一开始的时候确实有‘文化冲击’,但是之后我会思考京剧的背后是什么,为什么它有着如此悠久的历史,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京剧”,随着对京剧了解的加深,“我发现京剧很有趣、很有挑战性并富有教育意义。”
如此,穆斯塔法大使仍未满足,“中国幅员辽阔,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彻底地读懂中国是一项艰难的任务。但是,我还在不断地学习中国,我是一个幸运的人。”
从“一带一路”中读懂中国哲学
作为“知华派”,穆斯塔法对中国文化和外交政策都有着深刻理解,更加认同中国走向世界时秉持的哲学理念。
早在2000年前,叙利亚就通过丝绸之路与中国相连。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叙利亚也在第一时间作出积极回应,“‘一带一路’倡议是一种基于双赢合作的伙伴关系,这反映了中国严肃、深刻的哲学理念。中国选择了一条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崛起之路,这条路有关于“交通、贸易、文化交流以及全人类的繁荣。”穆斯塔法说。
穆斯塔法观察到,已经有很多中国企业开始在叙利亚寻找投资机会,其中一些企业正在寻求当地合作伙伴。“我们鼓励他们去叙利亚,中国企业有着精湛的基建技术和强大的生产能力,同时因为来自中国,他们将更加受到欢迎。”
叙利亚驻华大使伊马德·穆斯塔法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网专访。 (摄/海外网 付勇超)
未来会送孩子来中国上大学
谈及未来生活的打算,穆斯塔法表示,在自己任期结束回到叙利亚后,“我将视自己是‘中国驻叙利亚大使’”,会致力于将更多的中国文化和中文教育引入叙利亚,强化中叙的外交关系。
穆斯塔法进一步表示,希望自己的两个孩子可以回到中国上大学,“这对我来说很重要。中国元素已经在我的家庭中生根发芽,我希望它能一直延续下去。”
60多年来,中叙关系经住了诸多考验,发展了同舟共济的历史情谊,在双方基础设施和经贸合作中得到巩固。““叙利亚将会一直强化与中国的关系。这就是我们对未来的态度,我们选择向东看。”穆斯塔法大使说。
(文/人民日报海外网 张六陆)
[责任编辑:倪利刚 PN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