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这里垃圾零废弃 污水零排放 引来众多天鹅、鸳鸯
锦绣大地升级生态教育“网红”地
经生态修复后的土壤种出“京西稻”
生态园中随处可见生态文明宣传
净化后的湖水清可见底
海淀
生活垃圾全部变成改良土壤的有机质;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国家标准实现零排放,用来种植“京西稻”;雨水在经过多次生物过滤后能达到饮用标准;土壤基本完成生态修复;良好的生态环境还引来了天鹅、鸳鸯、野鸭、喜鹊等20多种鸟类,京城五环内有了这样一个生态环境良好的好去处。
在“疏解整治促提升”中,过去人来车往、喧嚣不宁的锦绣大地300亩批发市场变成了生态示范园,在12月4日首次亮相。在条件成熟后,它将成为市民们接受生态文明教育的“网红”地点。
北青社区报记者率先探访了刚亮相的锦绣大地生态园。在有人工瀑布的山体上,“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12个大字格外显眼。“我们不仅要把这里打造成生态文明宣传平台,它更是一个生态文明示范平台!”说起未来的功能,北京市锦绣大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亚山告诉记者,生态园的亮相标志着锦绣大地已经基本完成了从现代农业向生态建设转型升级的战略。
批发市场被打造成
全新的生态+科技示范园
站在生态园里,谁都不会相信,三年前这里还是车水马龙的批发市场。韩亚山告诉记者,响应首都“疏解整治促提升”号召,2016年锦绣大地关停并拆除了粮油、果品、蔬菜、水产、肉类等五大批发市场,关停面积近300亩,疏解商户8000余人。腾退出来的土地如何利用?能不能为北京文明生态建设贡献力量?这些问题在建设生态园的规划出来后,得到了答案。
结合海淀区守好中心城区生态门户、擦亮三山五园金名片的规划定位,在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的指导下,锦绣大地以生物科技、生态环保技术为支持,以生态系统功能保护、恢复为核心,通过山水林田湖草各要素之间的实体应用展示,开始打造一个全新的生态+科技示范园。
目前,锦绣大地示范园生态文明馆已经建成,这里能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举办生态文明研讨、培训、考察、教学活动,并结合首都资源禀赋和城市特点,探索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康养发展方向。记者了解到,在服务条件成熟后,这里不仅将接待市民,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同时,也会成为市民们感受神奇生态环保技术的基地。因为在这里,你能看到餐厨垃圾经处理在24小时后会几乎“消失”,而污水经过循环变得清澈透明。
生态园有“生态大脑”
湖水处理后能喝
走进锦绣大地生态园,这里的生态高科技改造成果让人眼前一亮。除了焕然一新的生态文明宣传中心、百余米长的环保知识科普走廊,你还可以看到“零废”技术实验基地,各种高科技的生活污水净化设备和减量垃圾处理设备等一应俱全,让人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农业园区”。
在“碧水园”色彩浓烈的围墙映衬下,一汪池水显得静谧清澈。原来这里是进行水质净化工艺展示的科普园,它分别采用生物活性砂滤器、生物滤池、生物转盘、MBR超滤膜和紫外线杀菌等几种不同的处理工艺,对园区的湖体水质进行净化。锦绣大地生态项目组副总经理严晨敏介绍说:“我们的净水标准达到了二类水质,可以直接饮用。”记者在旁边的水池看见,1米多深的水池清可见底。
除了对湖水雨水采用净化技术外,园区还引进了一套生活污水净化系统,经过一系列处理,可以将园区内所有的生活污水、湿地污水、各类废水,全面净化后重新融入园区内的水循环。“这套设备日处理污水50吨,出水达到北京市地标《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B排放限值。”严晨敏表示,锦绣大地生态园的各种污水全部处理后循环利用,一滴也不会外排,而生态园不光展示这些技术成果,还将通过运营研究,升级相关技术,向社会推广这些技术成果。
在园区,还设有体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野鸭岛、中药材GAP种植示范基地百草园。此外,园区环境全部实现了无线监测物物互联,并建设了“生态大脑”——数据中心,开发了智能生产管理云平台,安装了大气环境监测系统、土壤墒情、水文监测、视频监控、水肥一体化控制等物联网设备,对各项数据实现了实时监测。
园区的建设,还要不断优化和升级。严晨敏告诉记者:“我们要做的,不是将高科技神化,束之高阁,而是要把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从大处着眼,真正把事做实。”
“大胃王”让园区垃圾零废弃
“京西稻”园区飘香
生态园里污水零排放,垃圾也实现了零废弃。在园区,有个“大胃王”。记者了解到,锦绣大地生态园中有两种垃圾处理模式,一种是通过分布式厨余垃圾减量设备,就地减量。这套装置模仿人胃部的消化功能,在这个 “胃”里,将垃圾倒入处理机内,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从而把垃圾“吃掉”。24小时后,厨余垃圾90%以上会转化为水。另一种是YM菌超高温好氧发酵系统。通过超高温好氧堆肥,将餐厨垃圾、活性污泥、人畜粪便、农林废弃物等转化为优质有机肥。
YM菌实验车间是锦绣大地清洁技术实验示范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经过此环节,垃圾实现了密闭处理,人们从自然界中获取的有机物,最终健康地回到了自然界。
整合有机湿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农林废弃物资源化、生态循环等多项技术,眼下,园区内全部的餐厨垃圾、生活污水、农林废弃物已实现了全流程闭环处理。产出物用于园区试验田的土壤改良,实现了生态的有机循环。
通过土壤改良、修复与健康土壤培育技术,生态园的土壤质量越来越趋近会呼吸的天然沃土,土壤有机质含量稳步提升。“看,利用处理后的水和垃圾修复后的土壤种上高品质的京西稻米,曾经清香满口的皇家稻就能进入寻常百姓家了。”
园区的良好生态环境引来了众多鸟类,在生态园的湖中,天鹅、野鸭、鸳鸯追逐嬉戏,麻雀、喜鹊等在树林中叫得热闹。据观测,这里的鸟类已有20多种,刺猬、黄鼬也都在园区里安了家。
韩亚山表示, “园区刚刚亮相,下一步还将持续做好园区的优化和升级工作,展开更多交流与合作,引入先进产品和技术,将示范、培训和研究成果向社会输出,为首都的蓝天,碧水、大地做出贡献。”
文并摄/健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