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社会 » 正文

全球报道:舌尖之“鲜”别成社会之“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07  来源:中新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舌尖之“鲜”别成社会之“险”饮食习惯以及由此形成的饮食文化,是关系大众健康的公共问题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

原标题:舌尖之“鲜”别成社会之“险”

饮食习惯以及由此形成的饮食文化,是关系大众健康的公共问题

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在研究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加强市场监管,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这一重要要求,正是为了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

在一些地方,野生动物仍然被奉为餐桌美味。一些食客或是为了尝鲜,或是为了所谓滋补,不惜花大价钱购买野生动物食用。然而舌尖的一时“任性”,却潜藏巨大风险。从SARS病毒到鼠疫、H7N9禽流感,再到埃博拉病毒、MERS病毒,都与野生动物有关。专家学者早已证实,很多要命的急病、怪病都是人在吃野生动物时传染到人身上的,许多疑难杂症的元凶就是寄生在野生动物体内的细菌和病毒。面对这些血与泪的教训,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决不能忽视其严重危害。倡导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刻不容缓。

饮食习惯以及由此形成的饮食文化,并不简单是私人的事情,而是关系大众健康的公共问题。一些地方长期以来形成了食用野生动物的饮食文化,有的人认为吃什么是自己的事情,别人管不着。但必须看到,在现代社会中,一旦有一个人或者一小部分人因为食用不安全、不卫生的食物而致病,就可能迅速在人群中传播,引起更大范围的危害。这警示我们必须把区域乃至个人的卫生和健康问题,放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审视。从公共利益角度出发,每个人管住自己的嘴,不仅是对自身健康负责,也是对他人和整个社会负责。我们尊重、鼓励不同地区形成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美食文化,但任何一种文化都应建立在对公共卫生和生命健康权利负责任的基础上。

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在更深层次上体现着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价值和态度。如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我们一直以来思考和实践的课题。在证实蝙蝠是SARS病毒的自然宿主时,研究团队也发现蝙蝠身上携带一系列对人类有害的病毒。但即便如此,在研究者看来,一方面这些病毒传染给人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另一方面,蝙蝠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生态平衡的维护功不可没,决不能因为携带病毒就消灭它们。因此,研究团队在研究过程中对蝙蝠进行无侵害采样,采样完成后将蝙蝠放归自然。这样的例子生动说明,与大自然相处的最好方式就是顺应自然规律。在利用自然资源方面须秉持科学、合理、可持续的态度,不能肆意破坏自然,更不应把野生动物轻易端上餐桌,否则最终受惩罚的还是人类自己。

避免野生动物带来的社会风险,最有效的方式是对活体动物的交易市场进行更加严格的规范和管理,对于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必须严厉打击、坚决取缔。当年因非典疫情,广东省宣布取缔野生动物交易,关闭野生动物市场,对于后续疫情的控制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三部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加强隐患排查,严厉打击野生动物违法违规交易,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相信这样的举措会进一步降低潜在的疫病风险。大家要形成这样的共识,加强市场的规范和管理要形成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堵住漏洞,防范病从口入,守护全社会的健康与安全。

彭 飞

【编辑:王诗尧】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