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企业面临复产缺工等难题 农民工“出不来、进不去”咋办
日前,中央和各部门对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作出了系列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贵在精准,重在落实。复工复产牵扯到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当前,不少地方正在千方百计打破农民工返岗“梗阻”,努力解决返岗工人不足、交通物流不畅、产业链配套难等问题。
“复产了,部分外地员工回不来,生产还是卡在那。”“货运到了,找不到装卸工,卸不了货干着急。”“要发货却没有司机接活,配送十分困难”……连日来,记者采访复工复产企业时,频频看到企业反映缺工严重问题。
日前,中央和各部门对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作出了系列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贵在精准,重在落实。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复工复产牵扯到劳动力跨区域流动。那么,目前农民工复工的主要阻碍是什么?如何让农民工安全顺利复工?各地又采取了哪些措施?针对这些问题,经济日报记者专访了相关专家。
“两头堵”是最大问题
“出不来、进不去”“两头堵”是农民工流动面临的最大问题。
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前不久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所调查的16个省、80个县近100个村中,绝大多数省份的劳动力流动基本处于封冻状态,农民工流出总体比例不足10%,大部分村庄春节后外流人数停留在个位数。在这100个村中,90%以上所在乡镇为零疫情(无确诊或疑似病例),70%以上所在县确诊人数在10人以下。以县为单位来看,调查的多数县份疫情并不严重,不属于重点疫情区域。
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张雪霖认为,一些劳动力输出省份的县市区域实行封闭管理,一些地区公共交通停运,劳动力输入省份的高门槛复工审批等原因,都阻碍了农民工返城复工。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郭红东认为,农民工队伍现在分很多种,有些是小老板、管理层或技术人员,有房有车,自驾回程,有些是长期员工但无房无车,还有的是季节性外出打工和零工小时工,生活没有保障。
“现在,复工复产正在有序推进,农民工要分区分级分工作类型,分批次推进复工。”郭红东说,一方面是非重点疫情省份的封闭管理要陆续放开,就近的农民工先复工,另一方面要帮助跨区域员工“点对点”返城复工。目前,返城农民工大多是有一定规模企业的老员工,中小企业、餐饮服务业一下子解决用工难题还不现实。那些没有固定工作的农民工、季节工和小时工,短期内一般是不会出来的。但是,相关部门也要尽快着手解决这些人的工作对接、安置问题,不易拖得太久。
对于很多地方来说,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属于双重约束目标,但防控疫情是直接的显性责任。郭红东表示,解开封闭管理需要地方领导敢于担当,需要地方对疫情有充分的把控能力,精准施策,万不能不放则已,一放就乱。
专列专车包机来啦
“没车回,途中不安全”,现实不便和内心担忧的双重压力,严重影响着农民工顺利返城。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已有不少返岗包车、复工专列甚至返工包机,将一批批农民工接回来。
日前,一辆特殊的大巴车停靠在宁波申洲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宿舍楼下。这辆载着20多名外地员工的大巴车,是首批抵达宁波的外地员工返岗包车。
“在保证空车率的基础上,我们共派出了700余辆大巴车,接回17000余名员工返厂。”申洲集团工会主席李赛珍表示。
不仅如此,载有近300名贵州籍复工乘客的G4138次定制专列日前到达杭州东站,这是铁路部门节后开出的服务企业外地员工返程首趟复工人员定制专列;浙江长龙航空GJ8025航班搭乘了154名浙江省嘉善县企业的返岗员工,从四川广元机场飞抵杭州萧山机场,这是全国首班“返工包机”。
“除了就近就业和自驾出行的,绝大部分农民工需要依赖公共交通返岗。”郭红东表示,这个时候,需要给农民工提供路途上的帮助和保障。这个工作需要劳务输入地和劳务输出地双方政府有关部门来协调做好,员工所在企业要负责把隔离条件准备好,把复产后的防控措施做好,逐步解决员工上班问题。
郭红东说:“从目前看,许多地方政府承担了农民工返城的路费,企业负担隔离费用。尽管如此,规模较小的企业也有很大压力。”
好在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对返岗包车的支持政策。交通运输部印发通知,要求疫情防控期间地方政府组织的返岗包车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并优先便捷通行,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要做好相关服务保障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给出了补贴和协调指导政策。截至目前,已经帮助2600多家企业解决缺工10.3万人。
数字技术不容忽视
“能否复工,是否安全”,是落实农民工复工最复杂的一步。
数字信息技术在指导企业有序复工上发挥了突出作用。浙江在疫情防控、员工返岗隔离、上下游联动等过程中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确保疫情可控的情况下,从2月10日开始,因地因时、分类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大数据”还让浙江的电商、物流和快递在城市社区内畅通起来,努力实现“人受控、物畅通”的目标。
“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是当前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保证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重要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运行局二级巡视员唐社民日前表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复工复产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从区域来看,广东、江苏、上海等一些经济大省(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较高;从企业看,大型企业相对中小企业复工复产进度快,上游行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相对下游行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进度更快。
但是,唐社民也坦承,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还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返岗工人不足、交通物流不畅、产业链配套难等问题,有关方面也都在积极地想办法,帮助企业解决这些难题。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助理研究员周毅认为,要科学防控,切忌“一刀切”,根据当地情况,实事求是设置复工节奏,及时清理不合规阻碍。符合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区域联防联控一体化政策,提高区域内部联动能力。
同时,周毅建议,各地可根据疫情风险情况,适当优化复工流程。目前,企业复工手续需经企业所在地应急、环境、卫生、行业主管等多部门审核,环节众多,因而在疫情有效防控前提下应探索将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