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辽宁频道:援襄医疗队启用辽宁捐赠智能设备“望闻问切”

   2020-03-07 人民网1790
核心提示:原标题:修正医护人员因穿戴防护服和手套造成的诊断偏差越来越多来自辽宁的“救治神器”正在襄阳战“疫”一线投入使用。3月5日,
原标题:修正医护人员因穿戴防护服和手套造成的诊断偏差

越来越多来自辽宁的“救治神器”正在襄阳战“疫”一线投入使用。3月5日,经过几天调试,由辽宁中医药大学向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和襄阳市中医院捐赠的4台望诊仪正式投入使用,成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中医专家延伸的“手”和“眼”。

3月6日,在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热病房里,一台脉诊仪和一台舌象仪已经投入工作。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廉凯表示,目前,两台设备已采集了30名病患的相关信息,诊断分析准确率达90%以上。“这是襄阳市在全国率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医远程会诊,为将来湖北全省乃至全国推广中医远程会诊技术提供了基础保证和技术示范。”廉凯说。

“人工智能的应用为中医发展注入了现代活力。”据辽宁援襄医疗队队员、辽宁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关雪峰介绍,辽宁中医药大学率先将中医智能技术应用到新冠肺炎临床治疗中,舌象仪通过使用专业图像采集设备采集舌图、舌下络脉图、面图等,针对舌神、舌苔、舌形等,从11个方面、100多种中医诊断意义分析舌象,自动出具备选诊断结果;脉诊仪则是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采集病人腕部桡动脉区域的脉搏搏动信号,将肉眼看不到的脉搏转化为直观图像,自动判断脉图结果。“这几项技术有效地修正了医护人员因穿戴防护服、医用手套、护目镜造成的‘望闻问切’偏差。”关雪峰说。

“从设备提供的脉图观察,这名患者的脉诊诊断结果为迟脉,多见于寒症。这与我平常采集到的信息诊断是基本一致的。”在看到脉诊仪的分析结果时,辽宁援襄医疗队队员、辽宁中医药大学教授于睿说。她表示,这些相对准确的信息为医护人员进一步系统精准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提供了有力依据和科学研判。“在这个信息基础上,我们给每位患者进行辨证论治,这就相当于我们多了一双手、多了一双眼睛。”于睿说。

关雪峰表示,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品与中医药结合,中医药现代化正在加速实现跨越式发展。“未来,我相信中医在这次疫情中的技术应用与临床治疗经验会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帮助更多的患者恢复健康。”关雪峰说。

(责编:李进媛、汤龙)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 w123456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