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影像诗心 赴一场时空与艺术的流转

   2020-03-13 中新网2.2万0
核心提示:原标题:影像诗心 赴一场时空与艺术的流转庚子新岁,《中国诗词大会》迎来了第五季。5年来,《中国诗词大会》随着科技发展与审美

原标题:影像诗心 赴一场时空与艺术的流转

庚子新岁,《中国诗词大会》迎来了第五季。5年来,《中国诗词大会》随着科技发展与审美变迁不断升级,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初心,让古老的诗歌以创意的机巧、影像的灵动、宏阔的诗心,重回现代文化生态的流行之中。

《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再度对节目进行创新,用影像代山川立言,用技术呈时空流转,用故事彰时代风韵。节目跳出单一的演播室呈现,“身临其境题”创造了沉浸式的答题方式:康震站在陕西西安大明宫遗址上出题,诗句中的盛唐气象被具象地传递出来;蒙曼在重庆奉节白帝城,为观众展示古人“铁索横江”的智慧;节目组带领观众深入“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庐山,细数古往今来诗人登庐山的心境,体验现代庐山的“跃上葱茏四百旋”。去宏阔的自然中出题、去重大工程和大国重器的实地出题,让诗词文化回归原本的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

《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利用现代科技,将诗文、图画、影像综合调度,打造了具有观赏性、渗入性和代入感的舞台视觉效果,让诗情诗意在身临其境中得到丰富和延展。现场舞台以“水润五方”为主视觉,注重突出中国文化中的传统意象,视效根据主题和题目变化而变换,时而鸢飞鱼跃,时而凌波荡漾。这些具有画面感的文化意象,带领观众走进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不仅贴合现场情景,也延展了文化内涵。

除了升级形式与体验,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更注重挖掘人与诗词相互浸润的内涵,立足新时代回望深远的文化,让古老的智慧散发出当代力量。节目以家国情怀为主线,以家国、英雄、青春、童年、奋斗、匠心等十余个类别为主题,邀请农民、消防员、支教老师、扶贫干部、工程师、医生等29个行业的普通劳动者作为选手,呈现他们对诗词的热爱与坚守。出题人不仅有大家熟悉的康震、蒙曼、王立群等诗词专家,也有港珠澳大桥的总设计师林鸣、蛟龙号潜水器的主驾驶员唐嘉陵、最美航天员王亚平以及南极站的工作人员等科研领域的佼佼者。

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用现代方式造传统意象,使舞台上不仅有诗词比拼的交锋,更有文化时空的流转。节目构建了一个意蕴丰厚的文化场域,酣畅淋漓地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灵动和中国人民的诗意人生。

冷 凇 张丽平

【编辑:郭泽华】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 w123456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