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中国天文学家在银河系发现新移动星群 包含206颗成员星

   2020-05-07 中新网2750
核心提示:中新社北京5月7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该台博士生梁熙龙、赵景昆研究员等近期利用郭守敬望远镜(

中新社北京5月7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该台博士生梁熙龙、赵景昆研究员等近期利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与欧空局盖亚空间望远镜(Gaia)同源恒星数据,在银河系的猎户座星云附近发现一个新的移动星群,共包含206颗成员星。

天文学家表示,该移动星群的发现,为研究旋臂密度波驱使恒星聚集,从而触发星云坍塌的可能性提供观测证据。此外,这个位于银河系本地旋臂的移动星群,也为研究恒星集团的瓦解提供新的研究对象。

据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梁熙龙、赵景昆等科研人员介绍,移动星群的探测和起源分析对于理解银河系的形成、结构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其探测需要可靠的自行、视向速度和距离等相关数据的大样本及先进有效的探测方法。LAMOST海量光谱数据和Gaia天测数据强强联合,为天文学家探测移动星群提供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次在银河系新发现的移动星群共包含206颗成员星,其中74颗是主序前恒星(中心氢尚未点燃的原恒星),其余为“G,K巨星”(光谱型为G和K的已经脱离主序的比较亮的恒星)。

经科研分析表明,该移动星群中的主序前恒星形成于猎户星云中,而“G,K巨星”与猎户座星云中的恒星处于不同的演化序列,它们并非诞生于猎户座星云。同时,其成员星中的主序前恒星已证实部分猎户座星云中形成的恒星正在向外扩散,而“G,K巨星”则可能是曾随旋臂密度波的峰值到来而聚集在一起,现在正随着密度波的峰值离去而逐渐扩散开。

据了解,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科研人员在银河系发现新的移动星群这一重要天文发现及相关研究成果论文,已获国际学术期刊《天文学报》(Astronomical Journal)发表。(完)

【编辑:苏亦瑜】
原标题:中国天文学家在银河系发现新移动星群 包含206颗成员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 qqzyw999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