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880万公顷!“十三五”中国防沙治沙成绩单亮出

   2020-06-18 cctv3520
核心提示:原标题: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和呼伦贝尔四大沙地生态状况整体改善 “十三五”我国防沙治沙成绩单亮出光明日报北京6月17日电
原标题: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和呼伦贝尔四大沙地生态状况整体改善 “十三五”我国防沙治沙成绩单亮出

光明日报北京6月17日电(记者李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17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我国荒漠化防治成效显著,全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880万公顷,占“十三五”规划治理任务的88%。经过多年治理,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和呼伦贝尔四大沙地生态状况整体改善,林草植被增加226.7万公顷,沙化土地减少16.9万公顷。

6月17日是第26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今年我国确定的主题为“携手防沙止漠 共护绿水青山”,倡导全社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参与荒漠化防治,营造共建共享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的浓厚氛围,筑牢我国生态安全屏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三五”以来,我国实施了《全国防沙治沙规划》《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规划》《国家沙漠公园发展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深化防沙治沙改革,实行严格的荒漠生态保护制度,全面落实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奖惩制度,维护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完整性和原真性。加快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国家重点工程,由点到面带动荒漠地区生态状况整体好转。“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40年,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3.57%。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近20年,累计完成营造林884万公顷,工程固沙4.4万公顷。截至目前,我国批准建立53个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封禁保护沙化土地总面积174万公顷,建设120个国家沙漠(石漠)公园。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年均减少2424平方公里和1980平方公里,沙尘天气次数年均减少20.3%,植被平均盖度增加0.7个百分点。

我国坚持荒漠化治理与扶贫工作相结合,走出一条治沙与治穷共赢的中国特色荒漠化防治之路。在石漠化地区的217个贫困县聘请了12.5万生态护林员,带动近50万人增收。同时,将荒漠化防治工程向贫困县倾斜,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项目,分别向贫困县安排林业投资27.4亿元、40亿元、8.2亿元。发展以木材、饲料、中药材、经济林果、沙漠旅游为重点的沙区特色产业,北方沙区经济林每年产出干鲜果品4800万吨,年总产值达1200亿元,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重点地区林果收入已占农民纯收入的50%以上。我国防治荒漠化工作,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赢得了“世界荒漠化防治看中国”的赞誉。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荒漠化防治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基数大、影响广,荒漠化土地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2.12万平方公里,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30万平方公里,荒漠化防治进入“啃硬骨头”的阶段,治理难度更大,治理成本更高,任务更加繁重。下一步,将重点在生态区位重要的边疆地区、主要沙尘源区以及江河流域等,采取工程固沙、人工造林种草、封沙育林育草、飞播固沙造林种草,巩固荒漠化防治成果。对人为活动较为频繁的沙漠周边,以及生态区位重要、风沙危害重、林草覆盖度低的重点区域,加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实现荒漠植被应保尽保。同时,将完善法治体系和顶层设计,建立健全防沙治沙法律法规体系,科学编制防治荒漠化“十四五”规划和《全国防沙治沙规划》等。继续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强化工程管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全面完成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工作,进一步完善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强化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履行好《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义务,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中非中阿防治荒漠化合作与交流,输出我国的经验和技术,助力国家外交大局。

 编辑:谢博韬 责任编辑:刘亮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 qqzyw999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